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42.31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南京條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道光二十二年(西元1842),鴉片戰爭(也稱為「商務戰爭」)後,清與英國所締結的和約。共十三條款,其中重要者為:一、中國向英國賠款二千一百萬銀元。二、割讓香港。三、開放廣州、上海、寧波、福州、廈門五處為通商口岸。四、協定關稅。是中國與外國簽訂不平等條約的開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樹的小枝。如:「柳條」、「藤條」。
狹長的東西。如:「布條」、「麵條」、「金條」、「線條」、「油條」。
款目、項目。如:「法條」、「條款」、「條例」。
次序、系統。如:「井井有條」。
量詞:A>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一條魚」、「兩條線」、「三條香菸」、「五條裙子」。B>計算文書分項的單位。如:「民法共有一二二五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位名。與「北」相對。如:「南方」、「南國」、「江南」、「南極」、「南美洲」、「坐北朝南」。
南無:佛教用語,合掌稽首,禮敬的意思。如:「南無阿彌陀佛」。(音讀為ㄋㄚˊㄇㄛ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限制、拘束。如:「約束」、「約法」。
邀請。如:「邀約」、「約請」。
雙方事先說定的。如:「約定」、「約會」。
預先說定共同遵守的事。如:「合約」、「條約」。
大略、大概。如:「約計」、「約略」、「約莫」、「大約」。
不明顯的。如:「隱約」。
節省。如:「節約」、「儉約」。
柔弱、美好的。如:「婉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家的首都。如:「京城」、「京師」、「京都」、「帝京」。
南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地名。位在江蘇省西南部。東有鍾山,西、北臨長江,依山面水,中間為秦淮河和長江的沖積平原,形勢險要。戰國時稱為「金陵」,三國時吳國於此建都,改稱為「建業」。後東晉、宋、齊、梁、陳皆以南京為首都,改稱為「建康」。至明太祖又在此建都,稱為「應天府」。後明成祖遷都北京,以應天府為南京,為「南京」名稱的由來。
2.城市名。參見「南京市」條。
條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約定的事項、規章。《新唐書.卷二二二.南蠻傳中.南詔傳》:「詔殿中監段文楚為經略使,數改條約,眾不悅,以胡懷玉代之。」《里語徵實.卷中下》:「條約:昔箕子避地朝鮮,其國俗未有檢束之教,乃施八條之約,使人知禁,後條約始此。」
2.國家與國家間所締結的契約。如:「中日甲午戰爭以後,訂立馬關條約。」
李春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江李春生自稱」。(註1)李春生的父親以渡船為業,家境貧寒使得李春生不得不中輟私塾學業幫忙家計。住在因南京條約開放而浸染歐美文化的廈門,李春生在14歲時跟著父親信奉基督教,此後基督教義成為李春生重要的人生哲學,對他影響深遠。也由於與教會人士接觸頻繁,李春生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對他往後遊歷各地、經商都發揮了作用。20歲的李春生在廈門英商怡記洋行擔任買辦,從事西洋貨物與茶葉貿易,後因太平天國危及廈門,透過老闆的推薦輾轉來到臺灣。(同註1) 臺灣經商咸豐5年(1866),李春生來到臺灣後,跟隨寶順洋行的杜德(John Dodd)...
鴉片戰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因英人販運鴉片於中國而起的戰爭。初派林則徐赴廣東嚴辦,英遂大舉來侵,攻陷沿海各地,清廷恐,乃派耆英、伊里布至江寧與英議和,訂南京條約
林則徐禁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地商工會議的壓力下,決定向中國開戰。於是和中國爆發了鴉片戰爭,並簽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鴉片戰爭、南京條約英文關鍵字:First Opium War 、Treaty of Nanking 出處李永熾/著。中國全集2歷史中國,1982年出版,頁239。錦繡出版社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