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63 ms
共 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卞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春秋楚人。於荊山得璞玉獻於楚王,兩次見疑,左右足遭刖,後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寶玉,遂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
|
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調諧。如:「和諧」、「政通人和」、「和好如初」。
停戰、平息爭端的。如:「和平」、「議和」、「和約」、「講和」、「割地求和」。
溫順的、安詳的。如:「隨和」、「和藹可親」、「心平氣和」、「和顏悅色」。
溫暖的。如:「和風煦日」、「風和日麗」。
連同。如:「和衣而眠」。
各數相加的總數。如:「總和」、「二加三的和是五。」
不分勝負。如:「和棋」、「和局」、「這場球賽雙方打和了。」
日本的別稱。如:「和服」、「大和民族」。
與、跟。如:「我和你」、「八千里路雲和月」。
聲音相應。如:「唱和」、「和聲」、「附和」。
混合、攪拌。如:「攪和」、「和麵」、「和稀泥」。
打牌時牌張湊齊成對而獲勝,稱為「和」。如:「和牌」、「吃酒碰和」。
溫暖。如:「今天的天氣好暖和。」
|
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姓。如春秋時楚國有卞和,明代有卞玉京。
|
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儲放東西的箱子。同「櫃」。《書經.金縢》:「公歸,乃納冊于金縢之匱中。」唐.韓愈〈送權秀才序〉:「伯樂之廄多良馬,卞和之匱多美玉。」
|
怒髮衝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趙:趙國,戰國時七雄之一。約統有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帶。
(5) 璧:指和氏璧。戰國時楚人卞和得玉璞於楚地山中,楚文王時理其璞,製成寶璧,命名為「和氏璧」,後輾轉為趙惠文王取得。
(6) 瑕:音ㄒ|ㄚˊ,玉上的斑點。
(7) 卻立:退後幾步才站住。 ◎2《史記.卷八六.刺客列傳.荊軻》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羽聲忼慨,士皆瞋目,髮盡上指冠。於是荊軻就車而去,終已不顧。〔參考資料〕 《莊子.盜跖》孔子下車而前,見謁者曰:「魯人孔丘,聞將軍高義...
|
完璧歸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有專司,故稱為「有司」。
(12) 詳:通「佯」,假裝、偽裝。
(13) 和氏璧:戰國時楚人卞和得玉璞於楚地山中,楚文王時理其璞,製成寶璧,後為趙惠文王所得。
(14) 九賓:古代朝會大典設九賓,指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
|
滄海遺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釋義2 出處3 翻譯4 近義5 反義6 造句 釋義賢才被埋沒,不見知於時。 出處唐書狄仁傑傳:「閻立本召訊,異其才,曰:『仲尼曰:觀過知仁君可謂滄海遺珠也』」。 翻譯閻立本接見狄仁傑,對其才華感到驚異,說:「孔子說觀察一個人犯錯的原因即可推知他是否是個有仁德的人,你就像是被埋沒在大海中為被人拾取的明珠啊!」 近義懷才不遇 卞和泣壁 反義棄瑕錄用 兼容並蓄 蛟龍得水.............. 造句他的專業知識豐富,卻未被錄用,真令人有滄海遺珠之憾。
|
忠心耿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九歎》是劉向為追念屈原忠信之節操而作,表面上是吟詠屈原,實際上是自歎身世。在〈惜賢〉篇中,劉向舉王子僑、申徒狄、許由、伯夷、介之推、申生、卞和、伍子胥、比干的事蹟,說明自己雖具他們的清高忠直,也一樣不免被陷害。他本想放棄高尚的品德,但內心因此感到痛苦而作罷;也想要迎合世俗,無奈心意閉塞而不能開竅。在渾濁的環境裡,即使呈獻自己微不足道的誠信,卻仍然被小人離間而壅蔽。劉向深嘆有志難伸,只得心悲憤而涕橫流。「忠心耿耿」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極為忠誠。
|
隨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隨侯之珠和卞和之璧。二者都是珍美至寶。《楚辭.王襃.九懷.株昭》:「瓦礫進寶兮,捐棄隨和。」也作「隋和」。
|
價值連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韓非子.和氏》記載,楚人卞和自楚國山中得到一塊玉璞,奉獻給楚厲王,經玉工鑑定為普通的石頭,厲王以為卞和騙他,於是砍去卞和的左腳。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獻上玉璞,結果玉璞仍然被鑑定為石頭,卞和又被砍去右腳。到了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玉璞在荊山下大哭三天三夜,哭得淚盡泣血,文王得知這件事,命玉工把玉璞剖開,得到一塊寶玉,於是將它琢磨成璧,命名為「和氏璧」。後來這璧被戰國趙惠文王輾轉得到,秦昭襄王聞知此事,就派使者送信給趙惠文王,表示願意以十五座城池換他的和氏璧。因為這十五座城區當是相連,所以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價值連城」,用來形容物品十分珍貴。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