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88.051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即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如此。《莊子.庚桑楚》:「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若有不即是者,天鈞敗之。」
2.就是。晉.干寶《搜神記》卷一六:「僕即是鬼,何以云無?」
俯拾即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要彎下身去撿,即可得到。唐.司空圖《詩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諸鄰。」
即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空,即空性。指沒有實體的特性。色,指物質現象。空即是色指現象是空性的顯現。就像藍天是虛空的顯現,但若飛上藍天想找出虛空的原貌,則什麼也沒看到。《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作動詞,表示肯定的意思。如:「他是男人」、「地上都是水」。
表加強語氣。如:「是誰偷的?」
對、正確。與「非」相對。如:「是非黑白」、「積非成是」、「實事求是」。
答應之詞。如:「是,我這就去。」、「是,我馬上就來。」
贊同。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事情。如:「國是」。
指示代名詞。等於「這」、「此」。如:「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
用在句中,使賓語提前。如:「惟命是從」、「惟利是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就是、便是。[例]俯拾即是、非此即彼
韜光養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披褐懷玉 相反辭露才楊己 鋒芒畢露 例句中國古代在兵馬倥傯之際,文人有兩種路途,一是捨身救世;另一即是韜光養晦,隱於世外,不究外間之事。 修辭譬喻 對偶 參考資料多功能成語彙編 泰宇出版公司 p155實用成語辭典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p776
不勝枚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勝枚舉」原作「不可枚舉」。「枚」是計算物品的單位,相當於「個」,「枚舉」即是一個個地列舉出來。宋代王楙在《野客叢書》中,追溯一些俗語的可能來源。王楙舉出古書中的相關資料,類似的說法很多,實在無法一一舉出,也就是「不可枚舉」。後來「不勝枚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事物太多,不能一一舉出。「不勝枚舉」較早的書證如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七.藝文志脫漏》:「而宋人撰述,不見於志者,又復不勝枚舉。」
破釜沉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記載秦朝末年,群雄起義反秦,秦將章邯率兵攻趙,以重兵圍攻鉅鹿。楚懷王派宋義、項羽救趙,但宋義卻停兵不進。項羽殺了宋義取得軍權後,派遣二萬兵將渡過漳水,救援鉅鹿。之後,趙將陳餘又請求項羽派更多兵力支援,項羽於是帶領全部的軍隊渡河,然後將渡河的船弄沉,打破煮飯的鍋子,燒掉駐紮的營地,並只帶三天乾糧,以示必死之決心,不做撤退的打算。經過九次大戰,終於打敗秦軍。這即是歷史上有名的「鉅鹿之戰」,項羽為使士卒拚死戰鬥,渡河之後,即將渡船弄沉,把釜甑打破,以斷絕士兵後退的念頭。後來「破釜沉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做事果決,義無反顧。
朝三暮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易地,暮四朝三。」 02.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三.詞曲部.賓白.意取尖新》:「其實『尖新』,即是『纖巧』,猶之暮四朝三,未嘗稍異。」
寸草春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詩人孟郊出身寒苦,四十六歲才考上進士,作了官後,又因性情耿直而受到排擠,最後只能當個小官,直到去世。孟郊由於一生貧寒,他的詩作也多描寫自己淒涼的境遇及心聲,同時也反映一般人民的生活疾苦。在〈遊子吟〉這首詩中,描寫慈母為即將要遠行的孩子縫製衣物,以免他們在路上受寒。這樣的恩情,子女無論做什麼都無法報答。詩中用「寸草」比喻子女,而用「三春暉」比喻母愛。「春暉」即是指春天的陽光,形容母愛有如春陽一樣的溫暖。後來「寸草春暉」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父母恩情深重,子女難以報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