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7.52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原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精純的、無法再析離出任何雜質的性質。如:「宗教教義大都教人如何去澈悟生命的原質。」
原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相對於質點為靜止的慣性座標系統中所量測到的質量,稱為原質量。若質點相對於量測者所虛的慣性座標系統以等速度v運動,則量測者所量測到的質m為:
  
  式中,c為光速;而m0則為原質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的根本、特性。如:「質地」、「質料」、「特質」、「流質」。
人的天性、本性。如:「氣質」、「資質」。
樸實的本性。如:「質樸」、「文質彬彬」。
責問、盤問。如:「質問」、「質疑」。
以人或財物作為抵押。如:「質押」。
作為抵押的人或物。如:「人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始的。如:「原始」、「原稿」、「原著」。
未經加工的。如:「原貌」、「原油」、「原木」。
本來。如:「原本」、「原封不動」、「物歸原主」、「此事原可饒恕」。
廣而平的地方。如:「平原」、「草原」、「高原」。
寬恕、諒解。如:「原諒」、「情有可原」。
推究根本。如:「原道」。
演繹推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舉出特殊事例;(3)做出肯定結論。茲舉例說明三段論法之應用,並附帶說明有關的幾個名詞。凡金屬皆為原質;鐵是金屬;故鐵為原質。以上所舉推理中包括三個語句,三個語句均屬平述句,分別表述一件事理,在邏輯上,這三個語句稱為三個命題。所謂命題(proposition),是指含有主詞與賓詞的一句完整語句。這三個命題因為在推理中出現的順序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表述普遍原則的第一命題,稱為大前提(premise);表述特殊事例的第二命題,稱為小前提(minor ...
要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構成事物的原質。如:「土地、勞力、資本為生產的要素。」「民治是民主主義的要素之一。」
吠陀時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的起源以及凡人如何能夠皈依於這個本源,達到歸於永恆的境地。奧義書認為,世界是由梵天透過猿人或透過原質,憑藉思慮創造出來的,個體「我」也是梵天所畫。至於梵天為何物,奧義書往往不做探討。奧義書的產生,意味著吠陀經典的終結,因此也代表了吠陀時代的終結。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吠陀時代Keyword:Vedic era 參考資料曾秉赫(2011)。圖解世界七大古文明(初版)。新北市:華威國際。P.128-130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
還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使化合物回復為原質或原物的作用。指在一個化學反應中,可使原子獲得電子的現象。而在任何一個化學反應系中,有一物被氧化,同時應有另一物被還原。[例]常用來做感光材料的溴化銀,經陽光照射後會導致銀離子還原,而逐漸變黑。
白色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細胞內質體的一種,不含色素,是一種貯存脂類物質及蛋白質的小顆粒,呈球形或橢圓形。主要分布在不見光的細胞中。
:::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