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4.27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反制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平常刺激表現出的異常反應,行為主義的心理學家視之為不良習慣,此不良習慣,乃是經由古典制約的歷程學到的一種制約反應(平常刺激情境則是制約刺激)。因此,要想革除學得的不良習慣,就得以再學習歷程,將原本即屬平常刺激的敏感性減低,由學得的異常反應,改變平常反應,此種再學習歷程稱為反制約作用。
  相互抑制理論(reciprocal inhibition)、系統減敏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嫌惡制約(aversive conditioning)都包含反制約作用的原理。以嫌惡制約的治療酗酒者為例說明, 可將酒視為制約刺激(CS),將飲酒視為制約反應(CR)...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規矩、法度。如:「制度」、「法制」、「兵制」、「中央集權制」。
式樣規範化的。如:「制服」、「制式手槍」。
制定、規劃。如:「制作」、「因地制宜」。
限定、管束。如:「制止」、「管制」、「壓制」、「限制」。
指父母親的喪事。如:「守制」、「嚴制」、「慈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的。與「正」相對。如:「反面」、「反穿」、「反串」、「擺反了」。
翻轉。如:「反敗為勝」、「反守為攻」、「易如反掌」。
與原來的不同。如:「反常」、「反而」、「畫虎不成反類犬」。
抗議、不贊成。如:「反對」。
回、還。如:「反攻」、「反省」、「反璞歸真」。
類推。如:「舉一反三」。
背叛、背離。如:「造反」、「反叛」。
平反:翻案。如:「經過多年的奔走,這場冤獄終於平反了。」
反切:古人的注音方法。用兩字標注,把上一個字的聲跟下一個字的韻切合而成一個音。如:「東,德紅反,即是一種反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限制、拘束。如:「約束」、「約法」。
邀請。如:「邀約」、「約請」。
雙方事先說定的。如:「約定」、「約會」。
預先說定共同遵守的事。如:「合約」、「條約」。
大略、大概。如:「約計」、「約略」、「約莫」、「大約」。
不明顯的。如:「隱約」。
節省。如:「節約」、「儉約」。
柔弱、美好的。如:「婉約」。
制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限制約束。
2.心理學上指運用外界刺激與刺激或刺激與反應配對,而建立連結的學習過程。
3.一件事物成立的先決條件。如水遇熱則化為汽,遇熱就是水化為汽的制約。
反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反抗抵制。如:「面對商家隨意哄抬物價,消費者實可拒絕購買,加以反制。」
佛洛依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lang|de|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原名模板:Lang,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猶太人。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稱為「維也納第一精神分析學派」以別於後來由此演變出的第二及第三學派。著作《夢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論》等。提出“潛意識”、“自我”、“本我”、“超我”、“伊底帕斯情結”、“性衝動”(Libido)等概念,認為人類男性天生具有弒父娶母的欲望和戀母情結(即伊底帕斯情結,參見:伊底帕斯),女性天生具有弒母嫁父的欲望和戀父情結(又叫厄勒克特拉情結,參見:厄勒克特拉),以及兒童性行為等理論。其成就對哲學、心理學、美學甚至社會學、...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