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反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反叛的賊人。如:「為了敉平反賊,不惜動用大批軍力。」《三國演義》第九回:「反賊至此,武士何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的。與「正」相對。如:「反面」、「反穿」、「反串」、「擺反了」。
翻轉。如:「反敗為勝」、「反守為攻」、「易如反掌」。
與原來的不同。如:「反常」、「反而」、「畫虎不成反類犬」。
抗議、不贊成。如:「反對」。
回、還。如:「反攻」、「反省」、「反璞歸真」。
類推。如:「舉一反三」。
背叛、背離。如:「造反」、「反叛」。
平反:翻案。如:「經過多年的奔走,這場冤獄終於平反了。」
反切:古人的注音方法。用兩字標注,把上一個字的聲跟下一個字的韻切合而成一個音。如:「東,德紅反,即是一種反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竊盜財物的人。亦泛指使壞作亂的人。如:「盜賊」、「竊賊」、「賣國賊」。
奸詐、狡猾、不正派的。如:「賊眼」、「賊頭賊腦」。
旗鼓相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自是恩禮愈篤。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輅別傳》。 (2) 關東寇賊:盤據關東一帶的反賊流寇,指呂鮪等人。關東,古稱函谷關以東的地方。約今河南省、山東省等地。 (3) 成都:公孫述自立蜀王,以成都為首都。地約當今四川省西部。 (4) 子陽:公孫述(?∼西元36),字子陽,東漢扶風茂陵人。劉玄更始二年,阻擊綠林軍於綿竹,自立為蜀王,都成都。次年稱帝,國號「成家」。光武帝建武三年,遺將軍李育攻三輔,兵敗。建武十二年,光武帝派軍殲滅之,述被殺。 (5) 漢中:地名。位於今陝西省南部和湖北省西北部,秦嶺與大巴山之間,漢水流貫其間。 (6) 三輔:指西漢首都長安(地約當今陝西省西...
境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疆界。《列子.周穆王》:「西極之南隅有國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古莽之國。」《三國演義》第五二回:「旗開處,推出一輛四輪車,車大斧,厲聲高叫:『反賊安敢侵我境界!』」
撇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撇開,表示與自己沒有關係。如:「如果這件事真的跟你無關,你又何必那麼急著要撇清呢?」明.無名氏《鬧銅臺》第三折》:「你在梁山假撇清,吾今與你到公廳。反賊休想存留命,准定今朝不得生。」
鼓旗相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自是恩禮愈篤。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輅別傳》。 (2) 關東寇賊:盤據關東一帶的反賊流寇,指呂鮪等人。關東,古稱函谷關以東的地方。約今河南省、山東省等地。 (3) 成都:公孫述自立蜀王,以成都為首都。地約當今四川省西部。 (4) 子陽:公孫述(?∼西元36),字子陽,東漢扶風茂陵人。劉玄更始二年,阻擊綠林軍於綿竹,自立為蜀王,都成都。次年稱帝,國號「成家」。光武帝建武三年,遺將軍李育攻三輔,兵敗。建武十二年,光武帝派軍殲滅之,述被殺。 (5) 漢中:地名。位於今陝西省南部和湖北省西北部,秦嶺與大巴山之間,漢水流貫其間。 (6) 三輔:指西漢首都長安(地約當今陝西省西...
賊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反賊、流寇。《西遊記》第九回:「乞陛下立發人馬,勦除賊寇。」
奸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奸險的計謀。《前漢書平話.卷上》:「陳豨足智多謀,若便用兵,不知地面,恐落反賊奸計。」《三國演義》第七七回:「我今誤中奸計,有死而已,何必多言!」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