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反駁     
瀏覽人次:5242 收藏人次:903754
因反對而辯駁。如:「討論問題時,不能只是一味地反駁別人。」
臆測與反駁     
瀏覽人次:238 收藏人次:0
  臆測與反駁是否證論(falsificationism)的倡導者波帕(Karl Raimund Popper, 1902~1994)所提出的理論。
  波帕認為科學知識的發展開始於問題的發現,而不是客觀的觀察;在發現問題之後,形成嘗試性的解答,即粗略的理論,這個理論必須接受考驗,考驗的目的不是為了確定理論的正確性,而是為了找出它的錯誤,這種相對於歸納法的科學方法稱為「假說演繹法」(hypothetical deductive method)。
  因此對波帕而言,科學發展的歷史是一連串的「臆測」和「反駁」,科學家的工作是提出一些猜測或假說,然後想辦法反駁它們。由於真正的科...
反駁過程     
瀏覽人次:84 收藏人次:0
利用反駁樹推導出根節點(亦即空子句)的過程。參【反駁樹】(refutation tree)。
分解反駁     
瀏覽人次:74 收藏人次:0
同【分解證明圖】(resolution proof graph)。
反駁     
瀏覽人次:73 收藏人次:0
在述詞演算的推導圖中,經過有限次的推導,不斷衍生新節點,最終得出根節點(即空子句);這樣的樹狀結構即所謂反駁樹。
    
瀏覽人次:14092 收藏人次:2579775
1.爭辯事理,否定別人的意見。如:「反駁」、「辯駁」。《紅樓夢》第五五回:「倘或他要駁我的事,你可別分辯。」
    
瀏覽人次:14041 收藏人次:5699562
相反的。與「正」相對。如:「反面」、「反穿」、「反串」、「擺反了」。
翻轉。如:「反敗為勝」、「反守為攻」、「易如反掌」。
與原來的不同。如:「反常」、「反而」、「畫虎不成反類犬」。
抗議、不贊成。如:「反對」。
回、還。如:「反攻」、「反省」、「反璞歸真」。
類推。如:「舉一反三」。
背叛、背離。如:「造反」、「反叛」。
平反:翻案。如:「經過多年的奔走,這場冤獄終於平反了。」
反切:古人的注音方法。用兩字標注,把上一個字的聲跟下一個字的韻切合而成一個音。如:「東,德紅反,即是一種反切。」
故步自封     
瀏覽人次:42148 收藏人次:3810296
然的本性。於是作者便將酒杯、酒壺等一切酒器打破,以表示自己戒酒的決心。有個酗酒的朋友聽了這件事,氣得反駁他說:「酒自古以來都是為人所愛,連古代聖賢也不例外,他們也不致於喪失本性。你把酒器打破,做這樣地自我限制,不過是忌口,但心裡還是想著它,又有什麼用?」庾闡回答說:「人生下來時沒有任何欲望,但後來欲望慢慢養成,都是受到周圍物的影響。如果把這些誘因剷除,心就不會蠢蠢欲動。心能靜得下來就會快樂,不會受到欲望的干擾。所以忌口不只是忌口而已,也能忌心。」朋友聽了覺得很有道理,連連稱是。這裡的典源用了「自封」。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故步自封」,用來指安於現狀,不求進取。
愚公移山     
瀏覽人次:33891 收藏人次:1036191
子,孫子又生曾孫,如此世世代代繁衍不息,可以不斷移山。山又不會長高,怎麼可能剷不平呢?」智叟對愚公的反駁無言以對。山神知道了這件事後,非常害怕山真的會被愚公剷平,便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熱忱與毅力感動,便命令大力士夸蛾氏的兩個兒子,把兩座山搬走。於是愚公的心願達成了,從此河南到漢水一帶再也沒有大山阻隔。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愚公移山」,用來比喻努力不懈,終能達成目標;或比喻效率不佳。
千鈞一髮     
瀏覽人次:30223 收藏人次:3365570
「千鈞一髮」原作「髮引千鈞」。典源本於《列子.仲尼》。中山公子牟,是魏國公室的公子,愛好與賢人交遊,不管國事,他很推崇趙國人公孫龍的學說。樂正子輿知道後,對著公子牟嘲笑公孫龍說:「公孫龍言辭荒誕,善於詭辯,像他說的髮引千鈞、白馬非馬等言論,根本是違背客觀規律的謬論!」公子牟聽了反駁樂正子輿說:「智者的話,本來就不是愚者所能了解的,你說那些言論不合理,其實是因為你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拿『髮引千鈞』來說,一根頭髮之所以可以繫著千鈞重物,這是因為頭髮承受力量均衡的原因。』」以一根細髮絲,拉引千鈞之重物,在一般人的看法,本來就是隨時會斷,《列子》此處所說的「髮引千鈞,勢至等」是一種邏輯推論,並不影響「...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