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5.47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受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徒在一定的儀式下接受戒律,如五戒、沙彌戒、菩薩戒等。唐.姚合〈贈盧沙彌小師〉詩:「年小未受戒,會解如老師。」《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只見新來受戒的弟子數十人,俱淨髮鮮披,威儀雍容,列侍師之左右。」
摩頂受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師父用手摸著要求出家者的頭,並為之授戒。《西遊記》第八回:「菩薩方與他摩頂受戒,指沙為姓,就姓了沙。」也作「摩頂受記」。
持齋受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吃葷食,遵守戒律。《西遊記》第一二回:「這個人自幼為僧,出娘胎,就持齋受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收得、納入。如:「接受」、「受人之託」、「受之有愧」。
被、遭遇。如:「受寒」、「受挫」、「受害」、「受苦受難」。
容忍、忍耐。如:「忍受」、「承受」、「受不了」。
適合,表示好的意思。如:「受用無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宗教上約束禁止某些行為的規條,或泛指禁止做的事。如:「十戒」、「破戒」、「戒律」。《西遊記》第八回:「菩薩方與他摩頂受戒。」
摩肩接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七.雪浪被逐》:「曾至吳越間,士女如狂,受戒禮拜者,摩肩接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僧受戒得度的年歲。唐.劉禹錫〈唐故衡嶽律大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碑〉:「問年八十二,問臘六十一。」《景德傳燈錄.卷四.第一世法融禪師》:「壽六十四,臘四十一。」
清心寡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去除內心的雜念,減省對外物的欲求,保持心境清澄寧定。元.鄭廷玉《忍字記》第三折:「我奉師父法旨,著你清心寡慾,受戒持齋,不許凡心動。」
麻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醫學上稱知覺完全喪失,分為全身麻木、局部麻木及部位麻木三種。《西遊記》第四○回:「沙僧聞言,打了一個失驚,渾身麻木道:『師兄,你都說的是那裡話,我等因生前有罪,感蒙觀世音菩薩勸化,與我們摩頂受戒,改換法名,皈依佛果。』」《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昨晚跌了一交,半身麻木,口眼有些歪斜。」
法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道教的信徒受戒時,由師所授的名號。也稱為「法名」、「戒名」。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