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6.71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受教育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人有受教育權」這句話包含兩個意義:一說是:「個人可以自由地隨自己的意願去接受教育,別人不應該去干涉他的這項自由。」另一說是:「個人不僅有接受教育的自由,而且別人有義務提供給他所需要接受的教育。」由此可知,「受教育權」可能是一種消極的自由權,可稱之為「消極的受教育權」,但也可能是一種積極的受益權,可稱之為「積極的受教育權」。
  精確的說,在義務教育制度下,如果所說的個人已超過受義務教育的年齡,他的受教育權就只是一種消極的自由權,也就是說,別人並無義務提供他所想要受的教育。但如果個人是兒童,那麼他的受教育權便不僅是一項自由權,更是一項受益權。
  一般人都承認超過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知識或技能傳授給人。只限於口語單用。如:「教書」、「教琴」、「我來教你」。
傳授、訓誨、指導。如:「教學」、「教育」、「教授」、「教誨」、「教訓」。
宗教:利用人類對於宇宙、人生的神祕所發生的種種心理,構成一種勸善懲惡的教義,並用來教化世人,使人信仰的意識形態。如:「佛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
使、讓。如:「真教人失望!」、「教他回去吧!」
禮儀、規矩。如:「禮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產。如:「生育」、「生兒育女」。
使存活、長大。如:「育嬰」、「育幼」。
栽培、教導。如:「教育」、「訓育」、「培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掌握的力量或勢力。如:「權力」、「主權」、「權威」、「權勢」、「大權在握」。
應享有的利益。如:「權利」、「版權」、「權益」、「投票權」、「所有權」。
隨機而變。如:「權變」、「權宜之計」。
衡量。如:「權衡」、「兩害相權,取其輕。」
暫時、姑且。如:「權充」、「權且」。
謀略。如:「弄權」、「權術」、「權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收得、納入。如:「接受」、「受人之託」、「受之有愧」。
被、遭遇。如:「受寒」、「受挫」、「受害」、「受苦受難」。
容忍、忍耐。如:「忍受」、「承受」、「受不了」。
適合,表示好的意思。如:「受用無窮」。
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教導培育。《孟子.盡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2.一種有關培植人才,訓練技能,以支應於國家建設、社會發展的事業。
受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接受他人的教誨。《戰國策.魏策四》:「信陵君曰:『無忌謹受教。』」《文選.任昉.到大司馬記室牋》:「況昉受教君子,將二十年。」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