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4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受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律上指訴訟時法院認為有可訴的理由而接受處理。
受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接受處理。如:「這麼小的案件,他們是不受理的。」
受理判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規定,案件已提起公訴、對被告無審判權等情況時,法院依法認定訴訟關係不發生或消滅的判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的原則、規律。如:「原理」、「道理」、「公理」、「義理」、「真理」。
物質的紋理、組織。如:「肌理」、「木理」、「紋理」。
辦事、處置。如:「處理」、「治理」、「辦理」、「代理」。
修治、使整齊。如:「整理」、「理家」、「理髮」。
對別人的言語行動表示意見或反映的態度。如:「理會」、「置之不理」、「不理你了!」
順序、層次。如:「有條有理」、「這封信寫得條理分明。」
溫習、熟習。如:「理熟了功課」、「書不理不熟」。
自然學科。如:「理化」、「理工」、「理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收得、納入。如:「接受」、「受人之託」、「受之有愧」。
被、遭遇。如:「受寒」、「受挫」、「受害」、「受苦受難」。
容忍、忍耐。如:「忍受」、「承受」、「受不了」。
適合,表示好的意思。如:「受用無窮」。
息事寧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章帝(西元56∼88),名烜,明帝第五子,素好儒術,建初四年(西元79)召諸儒在白虎觀講論五經異同,令班固等據以作成《白虎通義》;又詔曹褒定漢禮一百五十篇。政事按光武、明帝遺規,安定社會,發展生產。史家將他與明帝媲美,兩朝合稱「明章之治」。章帝為人寬厚,一改明帝苛察,禁用鉆鑿之類的酷刑。章帝曾下詔,命令所有的官員,如果人民不是犯了死罪,就不需要查驗其罪,如果是官吏之間互相告發,一律不得受理,為政以不得生事擾民為重點。後來「息事寧人」演變為成語,用來指平息紛爭,以使彼此相安。
逾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超過所定的期限。如:「逾期作廢」、「逾期不受理」。也作「逾限」。
理想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用教育。理想主義重視心靈的功能,而非實用的經驗,智力發展為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歐洲傳統的文雅教育即深受理想主義的影響。
永續發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性的議題。3.系統性思考:要實現永續發展,必不能忽視系統性思考的重要性,任何理念與想法都應該公開接受理性的辯論。4.全民參與:永續發展教育不僅要連結不同領域的的知識及專業人士,也是公私部門、各行各業的責任。5.多元文化考量:永續發展教育應根植於在地之經驗與文化,在編製教材時,更;考慮不同地域之文化差異。6.培訓行動:永續發展之最終目的在培育有知識,且肯為永續社會積極貢獻之公民,為達成此目的,應透過多元的方法,如:自願性社區服務等,進行人力培訓。 重要會議/公約1.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通過<人類環境宣言>2.里約地球...
康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靈官能修正感官經驗,使其更具有組織和意義。因此如欲決定知識的本質,就須同時考慮心靈的主動貢獻。康德接受理性主義,認可心靈是知識的來源,而賦予活力;換言之,他不僅以感官經驗來詮釋知識,使得探求知識的方法,更俱活潑。他以與生俱來的先天論的觀點,再加上自笛卡兒時代以來即已失去地位的柏拉圖學說,來解釋知識。 關鍵字中文:康德英文:Immanuel Kant 參考書目註1王文科(1989)。學習心理學,頁46-47。五男圖書出版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