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1.71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口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口中念出而不用筆墨起草的詩文,稱為「口占」。《漢書.卷八三.朱博傳》:「博口占檄文。」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口占一絕,為君送行。」也稱為「口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口傳。《後漢書.卷四十五.張俊傳》:「俊自獄中占獄吏上書自訟,書奏而俊獄已報。」《西遊記》第三六回:「對月懷歸,口占一首古風長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與動物飲食、發聲的器官。如:「口腔」、「張口」、「閉口」、「守口如瓶」。
器物納入或放出的地方。如:「瓶口」、「碗口」、「槍口」。
內外相通的地方。如:「港口」、「路口」、「巷口」、「門口」、「關口」。
刀鋒、劍鋒。如:「刀口」、「劍口」。
物體破裂處。如:「傷口」、「裂口」、「決口」。
量詞:A>用於計算人數的單位。如:「一家八口」。B>計算牲畜數量的單位。相當於「隻」、「頭」。如:「三口豬」。C>用於計算器物數量的單位。如:「兩口鍋子」、「一口鋼刀」、「一口枯井」。
檄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中文書的通稱,用以聲討敵人、宣示罪狀、徵召等。《漢書.卷八三.朱博傳》:「博口占檄文曰:『府告姑幕令丞,言賊發不得,有書。』」《三國演義》第五回:「望興義師,共洩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也稱為「檄書」。
不識之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人張喜林,蒙公等見招,無可迴避。但兒粗識之無,不通文藝。於鷲峰寺前,逢舊好張質夫強與俱來,詩則質夫口占也。」 參考詞語︰稍識之無注音︰ㄕㄠ ㄕˋ ㄓ ㄨˊ漢語拼音︰shāo shì zhī wú釋義︰略為識字。與「不識之無」同源。見「不識之無」條。 01.清.沈復《浮生六記.卷一.閨房記樂》:「所愧少年失學,稍識之無,不過記其實情實事而已。」 參考詞語︰僅識之無注音︰ㄐ|ㄣˇ ㄕˋ ㄓ ㄨˊ漢語拼音︰jǐn shì zhī wú釋義︰識字不多。與「不識之無」同源。見「不識之無」條。 01.《聊齋志異.卷八.醫術》:「相之曰:『子當以術業富。』張曰:『宜何從?』又顧之,曰:『醫可也。』張曰...
口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起草稿,隨口吟成的詩文。宋.王闢之《澠小燕談錄.卷四.高逸》:「文忠公親作口號,有『金馬玉堂三學士,清風明月兩閒人』之句,天下傳之。」也稱為「口占」。
腹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構思已成而未寫出的文稿。《宋史.卷四五九.卓行傳.徐積傳》:「日作一詩,為文率用腹稿,口占授其子。」也作「默稿」。
麥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麥田中的麥苗遭風吹拂時起伏如浪的樣子。宋.歐陽修〈遊太清宮出城馬上口占〉詩:「鴉鳴日出林光動,野闊風搖麥浪寒。」
纖悉無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非常詳盡,連最微小的部分都沒有遺漏。唐.李珏〈故丞相太子少師贈太尉牛公神道碑銘.序〉:「自嬰疾至于捐館,譚笑言語,宴居自若,口占理命,纖悉無遺。」《文明小史》第五一回:「廳上下電氣燈點的雪亮,望到地下去,纖悉無遺。」也作「纖芥不遺」。
粗識之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略為識字。與「不識之無」同源。見「不識之無」條。01.清.雪樵居士《秦淮聞見錄》:「兒乃秦淮舊人張喜林,蒙公等見招,無可迴避。但兒粗識之無,不通文藝。於鷲峰寺前,逢舊好張質夫強與俱來,詩則質夫口占也。」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