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95.398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古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與現代。《儒林外史》第八回:「兩弟兄憑舷痛飲,談說古今的事。」
古今中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截至目前為止,最廣泛的時間和空間。如:「孔子與蘇格拉底是古今中外著名的大思想家。」《清史稿.卷一○七.選舉志二》:「古今中外,學術不同,其所以致用則一。歐、美、日本諸邦現行制度,頗與中國古昔盛時良法相同。」
冠絕古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高於一切,無人可比得上。《薛仁貴征遼事略》:「帝見失色,似此弧矢,冠絕古今,想匹夫是養由基番地復生。」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以曠達的心境面對歷史上的是非成敗。《三國演義》第一回:「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博覽古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遍閱古今之書。形容人見識廣博,學識豐富。漢.王充《論衡.超奇》:「故能說一經者為儒生,博覽古今者為通人。」《漢書.卷一○.成帝紀》:「博覽古今,容受直辭。公卿稱職,奏議可述。」
古今圖書集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今圖書集成〕屬類書的一種,原名為〔古今圖書匯編〕,康熙四十五年(1706)由陳夢雷編成。雍正初,蔣廷錫奉敕校勘重編,雍正四年(1726)完成,定名為〔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其書分為六匯編、三十二典、六千一百一十七部(舊說誤為六千一百零九部),共約一萬卷。
  該書內容大致如下:(1)〔曆象彙編〕:有乾象、歲功、曆法、庶徵四典,共一百二十一部,五百四十四卷。(2)〔方輿彙編〕:有坤輿、職方、山川、邊裔四典,一千一百八十七部,二千一百四十四卷。(3)〔明倫彙編〕:有皇極、宮闈、官常、家範、交誼、氏族、人事、閨媛八典,二千九百九十二部,二千三百零四卷。(4)〔博物彙編〕:有藝術、神異...
  〔古今圖書集成〕為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卷帙僅次於〔永樂大典〕的類書。清康熙中陳夢雷等原輯,初名〔古今圖書匯編〕,康熙改為今名。雍正初年,蔣廷錫等奉命再編。雍正4年(1726)以銅活字排印,僅印64部並樣書1部。計10,000卷,目錄40卷,分訂5,020冊,裝522函。分六編三十典。(1)曆象編,分乾象、歲功、曆法、庶征四典;(2)方輿編,分坤輿,職方、山川、邊裔四典;(3)明倫編,分皇極、宮闈、官常、家範、交誼、氏族、人事、閨媛八典;(4)博物編、分藝術、神異、禽蟲、草木四典;(5)理學編、分經籍、學行、文學、字學四典;(6)經濟編,分選舉、銓衡、食貨、禮儀、樂律、戎政、祥刑、考工八典。每...
貽範古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留給後世作榜樣。唐.孫揆《靈應傳》:「今則公之教可以精通顯晦,貽範古今。」
洞鑒古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察、熟識古今世事。《舊唐書.卷九○.朱敬則傳.史官曰》:「苟非洞鑒古今,深識王霸,何由立其高論哉?」
古今書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今書錄〕40卷,唐毋煚撰。開元7年(西元719年),元行沖奉詔繼馬懷素、褚無量主持祕省藏書的編目工作,煚以右率曹參軍奉派參與其事。9年11月編成〔群書四部錄〕200卷奏進。煚雖參與編纂工作,但對此目的倉促草率,深致不滿。他指出該目不當之處有5點,他說:「于時祕書省經書,實多亡闕,諸司墳典,不暇討論,此則事有未週,一也;其後周覽人間,頗睹祕文,新集記貞觀之前,永徽以來不取。近書採長安之上,神龍已來未錄,此則理有未宏,二也;書閱不遍,事復未周,或未詳名氏,或未知部伍,此則體有未通,三也;書多闕目,空張第數,既無篇題,實乖標牓,此則例有所虧,四也;所用書序,咸取魏文貞;所分書類,皆據隋經籍志...
古今同姓名大辭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今同姓名大辭典〕6卷,彭作楨輯著。民國25年(1936)北平好望書店初版;59年臺北學生書局影印。
  作者原名洪,四川省開縣人。為了編輯該書,作者從17年開始,到24年為止,前後歷時7年,始克竣工。25年出版,收錄為〔翹懃軒叢稿〕之一。作者之女秋霞與冬雪,也曾參與編輯工作。
  該書係根據梁蕭繹〔古今同姓名錄〕、明余寅〔同姓名錄〕、清汪輝祖〔九史同姓名錄〕、清汪輝祖〔遼金元三史同名錄〕、清劉長華〔歷代同姓名錄〕、清陳棻〔同姓名譜〕等同姓名錄加以編輯。另外,也參考了民國時期所出版之22省通志有關人物資料,民國以來報章雜誌以及其他同姓名零篇材料,匯輯整理而成。總計全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