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053 ms
共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台灣蛇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Ophisaurus formosensis (Kishida, 1930)
軀幹長最大接近20公分,尾長不超過軀幹長之2倍,身體背部顏色為深褐色或淺褐色且不帶任何藍色之斑塊,腹面為白色,四肢已退化,身體兩側由耳孔後方起至皮褶間具背鱗14列,幼體外型與成體類似,但側邊有深色或黑色縱斑。
台灣特有種,數量稀少且生性隱蔽,故平日不易見到,目前僅於台灣北部之臺北及宜蘭有記錄,海拔分布約由500~2,000公尺。
根據林思民等於2003年所發表的分子生物及外型資料,原本被認為不具藍色斑的台灣特有種蛇蜥--台灣蛇蜥(Ophisaurus formosensis Kishida, 1930)應僅為脆蛇蜥之變異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蛇蜥科(Family Anguidae),Legless Lizards
|
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蜥蜴:一種爬蟲類動物。種類繁多,體型隨種類不同而有差別,身長多在三十公分左右,四肢粗短,具有鉤爪或吸盤,尾巴遇敵害會自動斷掉,以轉移敵人的注意力。捕捉昆蟲和其他小動物為食,溫帶和寒帶地區蜥蜴有冬眠的習性。或稱為「龍子」、「石龍」、「石龍子」、「四腳蛇」。
|
蛇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喜於較潮濕的天然林底層之落葉堆或土中活動,偶爾會到較空曠之林道或路邊曬太陽,會吃蚯蚓、蛞蝓或甲蟲之幼蟲等,尾巴易自割,卵生,一窩可生5顆革質卵。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