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57.51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同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樣理念。如:「一心同德」。《國語.吳語》:「今伯父曰:『戮力同德。』伯父若能然,余一人兼受而介福。」
同心同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一心意,同一信念。指思想、行動一致。《書經.泰誓中》:「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金史.卷二.太祖本紀》:「朕得天下,皆我君臣同心同德以成大功。」也作「同德同心」。
同德同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思想、行動完全一致。《舊唐書.卷一三四.馬燧傳》:「長城壓境,巨艦濟川,同德同心,扶危持顛。」也作「同心同德」。
戮力同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戮力同心」。見「戮力同心」條。01.《國語.吳語》:「今伯父曰:『戮力同德。』伯父若能然,余一人兼受而介福。」
私立同德家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我國典籍中,「德」字常常單獨出現,例如〔周易.繫辭下傳.第一章〕說:「天地之大德曰生。」意思是說,天地生成萬物是天地之「德」,而且是「大德」。「德」字的意義為何?據〔禮記.樂記〕所說:「禮樂皆得,謂之有德。德者,得也。」「德也者,得於身者也。」是獲得、得到的意思。
  「天德」的觀念還可進而推到「人德」的實踐,例如〔漢黃石公素書.原始章〕說:「德者,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得其所欲。」朱熹也說:「德之為言得也,行道而有得於心也。」「德者,道理得於吾心之謂。」另〔張子正蒙.至當〕別說:「得天下之理之謂德。」陳北溪也說:「德者,己之所獨得,德是行是道而有德於吾心。」究竟這個所得之德是什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樣的,沒有差異。如:「同等」、「相同」、「大同小異」、「志同道合」。
跟…一樣。如:「同上」、「同前」、「如同」、「情同手足」。
一起。如:「同學」、「同伴」、「同事」、「共同」、「同甘共苦」。
聯合、聚在一起。如:「會同」、「夥同」。
和、與、跟。如:「我同你一道去。」
贊成。如:「同意」、「贊同」。
和諧、和平。如:「世界大同」。
契約。如:「合同」。
眾口鑠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隋書.卷二.高祖紀下》:「蓋同德之風難嗣,離德之軌易追,則任者不休,休者不任,則眾口鑠金,戮辱之禍不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有秩序、能治理的。《書經.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貌合神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情投意合、志同道合、同心同德、同舟共濟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