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6.55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君主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般指由世襲產生的元首,並且獨攬主權的政治體制。但也有的君主是屬於象徵性的存在,實際是行共和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封建時代的一國之主。如:「國君」、「君主」。
古代的封號。如戰國時代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
子孫尊稱父祖輩。如:「嚴君」、「家君」、「先君」。
妻子稱自己的丈夫。如:「夫君」、「郎君」。
對一般人的尊稱。如:「陳君」、「諸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規矩、法度。如:「制度」、「法制」、「兵制」、「中央集權制」。
式樣規範化的。如:「制服」、「制式手槍」。
制定、規劃。如:「制作」、「因地制宜」。
限定、管束。如:「制止」、「管制」、「壓制」、「限制」。
指父母親的喪事。如:「守制」、「嚴制」、「慈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君。如:「君主」、「兵強主尊」。
主人。如:「地主」、「店主」、「主僕」、「東道主」。
最重要的。如:「主要」、「主角」、「主將」、「主食」。
掌管。如:「主宰」、「主管」、「主持」、「主政」。
心裡對事情的定見或看法。如:「主見」、「主意」、「六神無主」。
基督徒或回教徒稱其所信仰的神。如:「主耶穌」、「阿拉真主」。
死人的牌位。如:「神主」、「木主」。
君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主國的元首。大體由家系世襲產生。如中國的皇帝,日本的天皇,英國的國王等。也稱為「君上」。
內閣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治上之歷史、經驗與傳統緊緊相連。(一)統而不治的英王英國自征服者威廉後,漸自封建制度轉向王位繼承之君主制度,十七世紀後英國行政部門則漸脫離王室獨立運作,今英王任命首相的過程只具名義上之意思,屬於形式之權利。(二)首相作為行政首腦依據其憲法慣例,國會大選後,英王將任命下議院擁有多數席位的政黨領袖組閣,而首相作為執政黨之領袖行政部門的首腦,在當前英國兩黨制政黨分布下(註1)具有權利選擇或替換國務大臣與內閣閣員,然首相若恣意妄為亦可能因國會倒閣而離職。(三)內閣閣員及國務大臣內閣係由首相所選之大臣所組成,是介於行政及立法部門...
法國大革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及大臣被迫履行一些變革措施。法國議院變成國民會議,並發表人權宣言,又通過民主憲章。1792年,廢止君主制,建立共和。社會舊秩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自由、平等、博愛為基礎的新社會。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路易十六在次年被推上斷頭台。不斷出現的外部壓力實際上在法國革命中起到了主導角色,法國大革命戰爭從1792年開始,戰爭取得了一個世紀以來法國未曾取得的勝利,並使法國間接控制義大利半島和萊茵河以西的領土。在國內,派系鬥爭及民眾情緒的日益高漲導致1793年至1794年恐怖統治的產生。羅伯斯比爾和雅各賓派倒台以後,督政府於1795...
共和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共和制(republicanism)「共和」一詞源於拉丁語「respublica」,其意指「公共之事務」。而共和制(republicanism)或有人稱為共和民主制,為一政體之形式,其原則上以國家元首產生之方式作為評斷的基本準則,而共和制與神權政治或君主制不同,其主要分別在於政權正當性取得的方式之差異。而此指之國家元首對外作為國家的代表,而對內則是國家統合的象徵。共和制相對於神權政治及君主制,在共和政體下國家的最高執政者並非宗教領導者或君王,其要求...
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義大利共和國(Italian Republic)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