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8.02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君子不躁不隱不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子不躁不隱不瞽」語出〔荀子‧勸學〕,意謂君子與人交談,會避免躁、隱、瞽等三種毛病。和不該交談的人交談叫做躁(急躁);可以交談卻不交談,叫做隱(隱而不說);與人交談時不察言觀色,叫做瞽(瞎眼)。荀子這段話應是脫胎於〔論語‧季氏‧六〕和〔衛靈公‧七〕而略有修改。〔季氏篇〕上說:「陪有德位的君子談話時,很容易犯三種過失:還沒談到的話題,自己先提了,叫做躁;已經談到某個話題,自己卻不談,叫做隱;沒有察顏觀色,冒然地說話,叫做瞽。」〔衛靈公篇〕上說:「可以交談卻不去交談,是失人;不可以交談,卻去交談了,是失言。君子既不失人,也不會失言。」
  〔韓詩外傳‧卷四〕中有一段話,把這個意思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支的第一位。
時辰名。約當晚上十一點至凌晨一點。如:「子時」。
本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如:「子女」、「獨生子」。
後代。如:「子嗣」、「多子多孫」。
植物的果實,或動物的卵。如:「蓮子」、「瓜子」、「桂子」、「松子」、「烏魚子」。
對一般人的通稱。如:「男子」、「女子」。
對有學問道德的人的尊稱。如:「孟子」、「孔子」。
顆粒狀細小而堅硬的東西。如:「子彈」。
與「母」相對的。如:「子音」、「子母扣」。
幼小的、稚幼的。如:「子薑」、「炸子雞」。
指輩分小、年紀輕的人。如:「子弟」、「小子」、「學子」。
對他人稱自己的配偶。如:「內子」、「外子」。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一種中文傳統圖書的分類名稱,主要收錄諸子百家、天文算法、藝術類等著作。如:「子部」、「經、史、子、集」。
部首。
詞綴。放在名詞、動詞、形容詞、量詞等之後。如:「房子」、「車子」、「拍子」、「胖子」、「聾子」、「樣子」、「哪門子」、「兩下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藏匿。如:「隱藏」、「隱匿」、「隱居」。
遮瞞。如:「隱瞞」、「直言不隱」。
不明顯、潛藏不露。如:「隱約」、「隱情」、「隱性」、「隱疾」。
痛苦或不為人知。如:「難言之隱」、「探查民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封建時代的一國之主。如:「國君」、「君主」。
古代的封號。如戰國時代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
子孫尊稱父祖輩。如:「嚴君」、「家君」、「先君」。
妻子稱自己的丈夫。如:「夫君」、「郎君」。
對一般人的尊稱。如:「陳君」、「諸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性急、不冷靜。如:「急躁」、「暴躁」、「浮躁」、「焦躁」、「煩躁」、「心浮氣躁」。
擾動。如:「稍安勿躁」。
君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位者或君王。《易經.乾卦.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禮記.曲禮上》:「故君子式黃髮。」唐.孔穎達.正義:「君子謂人君也。」
2.才德出眾的人。《論語.子路》:「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禮記.曲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3.稱謂。妻子對丈夫的稱呼。《詩經.召南.草蟲》:「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瞎眼的人。《莊子.逍遙遊》:「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元史.卷一○五.刑法志四》:「諸瞽者毆人,因傷致死,杖一百七,徵燒埋銀給苦主。」
2.古代的樂官。《書經.胤征》:「瞽奏鼓,嗇夫馳,庶人走。」
3.沒有見識、無觀察力的人。《荀子.勸學》:「故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可與言而不言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之瞽。」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