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41.96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吞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出聲。如:「忍氣吞聲」。《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文若虛羞慚無地,只得吞聲上船,再也不敢提起買橘的事。」
2.無聲的悲泣。唐.杜甫〈哀江頭〉詩:「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三國演義》第三回:「帝與王伏至四更,露水又下,腹中飢餒,相抱而哭;又怕人知覺,吞聲草莽之中。 」
忍氣吞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了氣也強自忍耐,不敢作聲抗爭。《金瓶梅》第四一回:「李瓶兒這邊分明聽見指罵的是他,把兩隻手氣的冷,忍氣吞聲,敢怒而不敢言。」《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衛朝奉只是著人上門坐守,甚至惡語相加,陳秀才忍氣吞聲。」也作「吞聲忍氣」、「吞聲飲氣」、「氣忍聲吞」、「聲吞氣忍」。
飲泣吞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噙著眼淚,強忍悲傷,不哭出聲音。如:「這孩子從小孤苦無依,每受委屈只能飲泣吞聲。」也作「吞聲飲泣」。
吞聲忍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強忍氣憤而不出聲。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可憐我孤身隻影無親眷,則落的吞聲忍氣空嗟怨。」《紅樓夢》第六九回:「心中一刺未除,又平空添了一刺,說不得且吞聲忍氣,將好顏面換出來遮飾。」也作「忍氣吞聲」。
飲恨吞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愁恨咽到肚裡,強忍哭聲。語本《文選.江淹.恨賦》:「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形容含怨抱恨而無法表態發洩。明.梁辰魚《浣紗記》第一○齣:「夫人過哀,眼見粉愁香怨,寡人不肖,豈能飲恨吞聲!亦有短歌,為卿一詠。」也作「飲氣吞聲」。
杜口吞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中有怨恨卻絕口不敢作聲。比喻非常畏懼。《後漢書.卷七八.宦者傳.曹節傳》:「群公卿士杜口吞聲,莫敢有言。」
飲氣吞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含怨抱恨而無法表態發洩。參見「飲恨吞聲」條。南朝梁.任孝恭〈為汝南王檄魏文〉:「痛桑梓淪蕪,室家顛殞,飲氣吞聲,志申讎怨。」元.張養浩〈寨兒令.乾送行〉曲:「帶行人所望無成,管伴使飲氣吞聲,水和山應也恨,來與去不曾停。」
吞聲飲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強忍氣憤而不出聲。《北史.卷八二.儒林傳下.劉炫傳》:「安可齰舌緘脣,吞聲飲氣,惡呻吟之響,忍酸辛之酷哉!」也作「忍氣吞聲」。
銜泣吞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忍氣吞聲」。見「忍氣吞聲」條。01.《陳書.卷二六.徐陵列傳》引南朝陳.徐陵〈與齊尚書僕射楊遵彥書〉:「兼年累載,無申元直之祈,銜泣吞聲,長對公閭之怒。」
吞聲飲氣"> 
吞聲飲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出聲的悲泣著。形容不敢表露痛苦和怨恨。《醒世恆言.卷二七.李玉英獄中訟冤》:「可憐女子家無處伸訴,只好向背後吞聲飲泣!」也作「飲泣吞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