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吞舟     
瀏覽人次:342 收藏人次:0
比喻犯大罪的人。參見「吞舟之魚」條。《晉書.卷八三.顧和傳》:「明公作輔,寧使網漏吞舟,何緣採聽風聞,以察察為政?」
網漏吞舟     
瀏覽人次:3894 收藏人次:209216
網,魚網,比喻法網。吞舟,指能吞舟的大魚,比喻大奸大惡的人。網漏吞舟語本《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列傳.序》:「網漏於吞舟之魚,而吏治烝烝,不致於姦,黎民艾安。」比喻法令寬疏,大奸大惡的人仍被饒恕。《晉書.卷八三.顧和傳》:「明公作輔,寧使網漏吞舟,何緣採聽風聞,以察察為政?」《宋書.卷七四.沈攸之傳》:「泰始開辟,網漏吞舟。」
吞舟之魚     
瀏覽人次:3650 收藏人次:394299
吞舟的大魚。語出《莊子.庚桑楚》:「吞舟之魚,碭而失水,則蟻能苦之。」後比喻犯大罪的人。《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序》:「漢興,破觚而為圜,斲雕而為朴,網漏於吞舟之魚,而吏治烝烝,不至於姦,黎民艾安。」
    
瀏覽人次:16215 收藏人次:6178751
船。如:「輕舟」、「獨木舟」、「舟車困頓」、「一葉扁舟」。
    
瀏覽人次:14522 收藏人次:5332107
食物未經咀嚼就吃下去。如:「她一口氣吞了好幾顆藥。」
忍住。如:「忍氣吞聲」。
侵占。如:「吞沒」、「併吞」、「吞款」。
吞吞吐吐:說話不乾脆,一付要說不說的樣子。如:「有話快說,別吞吞吐吐的,讓人看了心急!」
    
瀏覽人次:17914 收藏人次:4965318
1.舉起。《文選.賈誼.過秦論》:「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唐.王勃〈上劉右相書〉:「朽索充羈,不收奔馬之逸;輕緡振網,或隨吞舟之勢。」
約法三章     
瀏覽人次:14126 收藏人次:898549
語本《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原指漢高祖入咸陽,臨時制定三條法律,與民共守。《漢書.卷二三.刑法志》:「漢興之初,雖有約法三章,網漏吞舟之魚,然其大辟,尚有夷三族之令。」後泛指事先約好或規定的事。《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因姑娘當日在青雲山莊有『一路不見外人』的約法三章,早吩咐過公子沿路無事,不必到姑娘船上去。」
    
瀏覽人次:12959 收藏人次:617790
1.水溝。如:「溝瀆」。《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彼尋常之汙瀆兮,豈能容吞舟之魚!」唐.司馬貞.索隱:「瀆,小渠也。」
    
瀏覽人次:9751 收藏人次:3144154
重疊的。通「層」。《文選.揚雄.甘泉賦》:「增宮嵾差。」《文選.郭璞.遊仙詩一九首之五》:「清源無增瀾,安得運吞舟?」
漏網之魚     
瀏覽人次:9059 收藏人次:426414
參考詞語︰網漏吞舟注音︰ㄨㄤˇ ㄌㄡˋ ㄊㄨㄣ ㄓㄡ漢語拼音︰wǎng lòu tūn zhōu釋義︰比喻法網疏寬到犯大罪的人都能逃脫。見「漏網之魚」條。
0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明公作輔,寧使網漏吞舟,何緣采聽風聞,以為察察之政?」
02.明.劉若愚《酌中志.自序》:「今外則網漏吞舟,內則桃僵李代。」 參考詞語︰漏網游魚注音︰ㄌㄡˋ ㄨㄤˇ |ㄡˊ ㄩˊ漢語拼音︰lòu wǎng yóu yú釋義︰比喻慌張逃竄的人。見「漏網之魚」條。
01.《封神演義.第一四回》:「李靖望前飛走,真似失林飛鳥,漏網游魚,莫知東南西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