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7.48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吹笛者之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義大利中部臺伯河(Tiber)流域坎潘亞平原(Campagna)的傳統假面舞蹈,是一種簡單的農村舞,此舞以小鼓(tabor)及風笛伴奏,演奏者有時吟唱歌謠,有時在小型戲劇或笑鬧劇中演劇。在卡拉布里亞(Calabria),「吹笛者」一年一度穿著傳統服飾進入城鎮活動,在當地慶祝「十二日節」(Twelfth-day Festival,一月六日),包括「顯現節」(Epiphany),舞者會交換禮物,有時也兼作畫家的模特兒。《吹笛者之舞》最有名的舞有《塔朗特舞》(Tarantella),及《羅門內斯加舞》(Romanesca)。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詞:此、這、這個。用以代替人、事、物。如:「言之成理」、「取而代之」、「總而言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助詞:相當於「的」。如:「莫逆之交」、「緩兵之計」、「前車之鑑」、「在天之涯」、「三分之一」、「三口之家」。
往、到。如:「不知所之」、「吾欲之南海」、「先生將何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讀者」、「記者」、「作者」、「好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助詞。A>用於句中,表示語氣停頓。如:「光陰者,百代之過客。」B>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如:「禮尚往來,乃人情所不能免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配合節奏表演各種姿勢的動作。如:「跳舞」、「手舞足蹈」、「載歌載舞」、「舞步輕盈」。
舞蹈的名稱。如:「交際舞」、「芭蕾舞」、「華爾滋舞」。
揮動、耍動。如:「舞劍」、「舞棒」。
賣弄、玩弄。如:「舞弊」、「舞文弄墨」。
飛揚、飛翔。如:「飛舞」、「眉飛色舞」。
興起。如:「鼓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氣噓呼而出。如:「吹氣」、「吹奏」、「吹口琴」、「鼓瑟吹笙」。
風的拂動。如:「風吹草動」、「風吹雨打」。
自誇、說大話。如:「吹牛」、「吹捧」、「吹噓」。
事情不成功或關係破裂。如:「他們的婚事吹了!」
鼓吹:宣傳。如:「鼓吹革命」、「這次慈善募款活動大家要多多努力鼓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竹製的橫吹樂器。上有風口一,膜孔一,出音孔六,調音孔二,共十孔,分曲笛、套笛等多種。或稱為「笛子」。
響聲尖銳的發音器。如:「警笛」、「汽笛」。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