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6.13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吾-汝原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吾-汝」原則是以色列著名的宗教哲學家布柏(Martin Buber, 1878~1965)在其名著[吾與汝](I and Thou; Ich und Du)一書中所提出來的原則。布柏認為「吾-它」(我-它)、「吾-汝」(我-你)是人與世界溝通的二種方式,兩者共同建構了人性的存在。
  「吾-它」關係意指:凡是與「我」產生關聯的人或萬物(它),都是滿足「我」的利益、需要、欲求的工具,因此「我」與「它」建立的只是局部、片面的關係,此時的「我」並不完整。而「吾-汝」關係則是:「我」把「你」視為世界、視為生命,而不是為了滿足「我」個人的需要而與「你」建立關係。因此要以「我」的整個存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度、制度。如:「原則」、「規則」、「法則」、「細則」。
模範。如:「以身作則」。
即、就。如:「有過則改」、「飢則思食」。
卻。表示轉折的語氣。如:「今則不然」。
接數序詞後,表提頓。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量詞。用於計算文字分項段落的單位。如:「一則消息」、「三則寓言」、「試題二則」、「新聞五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你。如:「汝曹」、「汝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如:「吾人」、「吾輩」。
我的。如:「吾友」、「吾妻」、「吾土吾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始的。如:「原始」、「原稿」、「原著」。
未經加工的。如:「原貌」、「原油」、「原木」。
本來。如:「原本」、「原封不動」、「物歸原主」、「此事原可饒恕」。
廣而平的地方。如:「平原」、「草原」、「高原」。
寬恕、諒解。如:「原諒」、「情有可原」。
推究根本。如:「原道」。
原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話或行事所依據的法則或準則,亦適用於一般事物上。如:「堅持原則」、「做人要有原則,不可隨波逐流。」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