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3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周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周、周圍。唐.劉禹錫〈石頭城〉詩:「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也作「週遭」。
寬打周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繞圈子。元.關漢卿《拜月亭》第三折:「放心!放心!我與你寬打周遭向父親行說。」也作「遠打周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環繞區域的外圍部分。如:「周遭」、「四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周圍。元.沙正卿〈一枝花.荒陂寒雁鳴〉曲:「愁和悶共淒涼廝纏繳,不離我周遭。」
懷才不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懷有才能卻際遇不佳,不受重用。《喻世明言.卷五.窮馬周遭際賣䭔媼》:「眼見別人才學萬倍不如他的,一個個出身通顯,享用爵祿,偏則自家懷才不遇。」
高處不勝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高地的寒意令人無法承受。現多用來比喻有權勢或地位高的人,由於知心朋友愈少而內心愈感到孤獨寂寥。[例]他全力衝刺事業,卻忽略周遭的朋友,等到功成名就時,才深深的感到高處不勝寒。
米珠薪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米如珍珠,柴如桂木。語本《戰國策.楚策三》:「楚國之食貴於玉,薪貴於桂,謁者難得見如鬼,王難得見如天帝。」比喻物價昂貴。《喻世明言.卷五.窮馬周遭際賣䭔媼》:「但長安乃米珠薪桂之地也,先生資釜既空,將何存立?」也作「薪桂米珠」。
布魯納(Jerome_S._Bruner)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試圖找到一些超越特殊經驗的抽像原理原則。 認知表徵理論布魯納的認知表徵理論有二個重點:將人類對環境中周遭的事物,經知覺而將外在或事件轉換為內在心理事件的過程,稱為認知表徵或知識表徵。特別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索,認為從事象變化中發現其原理原則(歸納分類),才是構成學習的主要條件。 認知表徵發展三階段動作表徵(Enactive Representation):指三歲以下幼兒靠動作來認識瞭解周圍的世界,亦即靠動作來獲得知識,即「由做中學」的經驗形象表徵(圖像表徵,Iconic Representation):指兒童經由對物體知覺留...
不為五斗米折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願為微薄俸祿卑躬屈膝的諂媚奉迎。語本《晉書.卷九四.隱逸列傳.陶潛》:「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歎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後比喻人品清高淡泊。《喻世明言.卷五.窮馬周遭際賣䭔媼》:「古人不為五斗米折腰,這個助教官兒,也不是我終身養老之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由人扮演腳色,表現人生或生活周遭現象的表演活動。[例]喜劇、歌劇、話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