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2.54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命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命令、差使他人。《紅樓夢》第六七回:「忙命人盛殮,送往城外埋葬。」
命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命運坎坷的人。
命人生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積極進取、日新又新的人生觀。革命家孫中山曾表示:「要在政治上革命,便先要從自己的心中革起。」國民黨總裁蔣中正亦說:「『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這兩句話,也可以說就是我的革命人生觀。」並說:「我自立志革命以來,就認創造、服務、勞動,為革命的人生觀。」
命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命」係指上天的賦與,在人而言,即如〔中庸〕所載的「天命之謂性」;「人事」指後天的作為。「天命人事,一辭,見荀悅所著〔申鑒.卷五〕,荀悅的意思是人先天的本性,有上中下三品之分,上智與下愚不容易改變,教育對中等資質者最有功效。然而上智與下愚人數不孝,絕大多數的是中材,這些人先天的本質相差不遠,但後天的努力卻不同,因而會有禍福凶古的結果。
  荀悅對於先天賦與的人性,作過一番深入的探討,他的人性論大體如後來王充、韓愈所說,即是主張人性有三品的說法。他對歷來學者的人性論,提出了說明,並加以評論。他舉出孟子的性善、荀卿的性惡、公孫子的性無善惡、揚雄的性善惡渾以及劉向的性情相應說,認為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使用語言進行溝通,能製造並使用工具的高等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指某種類型或身分的。如:「藝人」、「軍人」、「主持人」。
指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差遣、下命令。如:「命人送信」。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遂命僕人過湘江,緣染溪。」
同仇敵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諸侯恩賜、褒獎時的宴樂。為此,他在席間不作任何答謝之辭。文王對寧俞在席間表示沉默不理解。宴飲完畢後,命人私下詢問他是什麼原因。寧俞回答說:「當年諸侯以周天子對敵人的憤恨為同恨,所以為天子獻上戰功。天子為了酬謝諸侯,在酒宴中賜彤弓, 賦《湛露》,這是應該的。但如今我們衛國來到魯國表示友好,大王學天子賜諸侯的禮節,也命樂工演唱《湛露》和《彤弓》。在這種情況下,我只好沉默不言了。」 「敵愾」這個詞就來源寧俞說的話。 四、相似相反詞 1. 相似詞戮力同心合力攻敵2. 相反詞同室操戈自相殘殺 五、例句 將士們熱血滔滔、同仇敵愾...
殫精竭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雲的事跡。朱雲為西漢人,成帝時上書求見皇帝,當著眾臣之前,斥責以帝師升任丞相的張禹為佞臣。成帝大怒,命人將朱雲拖出去,但他死命地攀著殿裡的欄杆,即使欄杆折毀,仍大聲地說出諫言。事過之後,有人要更換折斷的欄杆,成帝命人將其保留,用以表彰這位忠貞剛直的臣子。白居易藉此事讚美皇上有納諫之心,更明言臣子有直諫之務,故云:「賤臣得不有犯無隱,以副陛下納諫之旨乎?殫思極慮,以盡微臣獻言之道乎?」意指皇上既有納諫的心,為人臣者當然一定要竭盡心力地提供建言,不可有所隱瞞。後來「殫精竭慮」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竭盡精力與思慮。
食指大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嘗到了天鵝的美味,不知道今天又能嘗到什麼好吃的東西?】兩人進了朝門時,就聽說楚人送來了一隻大黿,靈公命人烹煮,準備和朝內的大夫們一起嘗嘗。公子宋及公子家聽了,不禁相視而笑。【你們今天為什麼這麼高興呢?】靈公問。公子家的把公子宋食指跳動的情形說了一次;靈公聽了,笑了笑說﹕【這能不能靈驗,主權還操在我的手裏呢!】於是命令黿羹改由下席分到上席來。當黿羹分發到公子宋的時候,正好分完了,靈公大笑著說﹕【你的食指還靈驗嗎?】公子宋走到靈公的座前,伸手在他的碗裡取了一塊黿肉吃,說道﹕【我已經嘗過黿味,誰說不靈呢?】後人便將它引申為【食...
請君入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武后稱帝時,周興和來俊臣同時擔任審理訟案的司法官,都是當時有名的酷吏。天授年間,有人控告周興有意謀反,於是武后下詔要來俊臣審問周興,周興不知此事。來俊臣趁著和周興一起吃飯時,問周興道:「犯人不肯承認罪行時,你有什麼好辦法來對付他們?」周興說:「這容易,你拿一個大甕,在四周升炭火將它烤熱,命令犯人站在裡面,還怕他們不俱實招供。」來俊臣聽了,立即命人取來大甕生火。等準備好,他站起來跟周興說:「朝廷送來公文要我審問你,現在請你進入這個甕中吧!」周興嚇得立刻跪在地上叩頭,老實的招認罪行。後來「請君入甕」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以其人之法,還治其人之身;也用來比喻使人陷入已設計好的圈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