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0.44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和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溫和喜悅。《紅樓夢》第六八回:「眾人見他標致和悅,無不稱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調諧。如:「和諧」、「政通人和」、「和好如初」。
停戰、平息爭端的。如:「和平」、「議和」、「和約」、「講和」、「割地求和」。
溫順的、安詳的。如:「隨和」、「和藹可親」、「心平氣和」、「和顏悅色」。
溫暖的。如:「和風煦日」、「風和日麗」。
連同。如:「和衣而眠」。
各數相加的總數。如:「總和」、「二加三的和是五。」
不分勝負。如:「和棋」、「和局」、「這場球賽雙方打和了。」
日本的別稱。如:「和服」、「大和民族」。
與、跟。如:「我和你」、「八千里路雲和月」。
聲音相應。如:「唱和」、「和聲」、「附和」。
混合、攪拌。如:「攪和」、「和麵」、「和稀泥」。
打牌時牌張湊齊成對而獲勝,稱為「和」。如:「和牌」、「吃酒碰和」。
溫暖。如:「今天的天氣好暖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快樂、高興。如:「喜悅」、「和顏悅色」、「心悅誠服」。
令人舒服、愉快。如:「歌聲悅耳」、「賞心悅目」。
喜歡、喜愛。如:「近悅遠來」、「兩情相悅」、「女為悅己者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比喻怒氣消散,臉色轉為和悅。[例]色霽
侃侃而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論語.鄉黨》中,門人記載了孔子問政的情形,描述孔子在朝中與下大夫談話,顯得從容不迫;而和上大夫談話,則表現得和悅直言的樣子;若是國君在場,就保持恭敬而安和的態度。說明了孔子在朝廷上,能視彼此地位的尊卑,而表現出合適的言行舉止。後來原文中的「侃侃如也」演變成「侃侃而談」這句成語,用來形容說話從容不迫的樣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和悅的。《玉篇.心部》:「怡,悅也,樂也。」如:「心曠神怡」。《國語.晉語九》:「狗之事大矣,而主之色不怡,何也?」《禮記.內則》:「父母有過,下氣怡色,柔聲以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悅的。參見「熏熏」條。
春風滿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臉上充滿笑容,情態和悅。元.無名氏《九世同居》第四折:「春風滿面樂醄醄,一聲長笑海山高。」《三俠五義》第九回:「誰知包公不但不怒,將單一一看明,不由春風滿面,口中急急稱讚。」
言笑晏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言談舉止和悅閒適。《詩經.衛風.氓》:「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清史稿.卷四二二.文瑞傳》:「兵餉為國家大政,遵旨會議,乃大學士等絕無一語及公,言笑晏晏,不知內閣何地,不詢會議何事。」
和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天地間陰陽調合而成的氣,萬物由此而生。唐.劉商〈金井歌〉:「文明化洽天地清,和氣氤氳孕至靈。」
2.態度溫和可親。《儒林外史》第四回:「范家老奶奶,我們自小看見他的,是個和氣不過的老人家。」
3.和睦融洽。《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八:「大家各管各業,和氣過日子罷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