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商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除數除被除數,能整除,所得的結果為商數,如10除以5等於2,2即為商數;不能整除,如16除以6,則得商數2,餘數4。
智力商數(智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智商是一個商數,用以顯示個人智力相對水準的指標,為個人心理年齡與其實足年齡的比值。其計算公式如下:
  IQ=(MA/CA) × 100
  MA: mental age(心理年齡)
  CA: chronological age(實足年齡)
  依此公式求出的智商又稱「比率智商」,若心理年齡與實足年齡相同,表示智力和一般人相當;心理年齡超過實足年齡,表示智力較常人為高,反之則低。茲舉一例說明智商的計算方法:
  設有甲生,其實足年齡為八歲二個月,如以月數表示,他的實足年齡為九十八個月,亦即CA=98。
  設甲生接受斯比量表後的...
情緒商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緒商數(Emotional Quotient)通常簡稱為情商,EQ,是一種自我情緒控制能力的指數,由美國心理學家彼德•薩洛維於1991年創立,屬於發展心理學範疇。丹尼爾•高爾曼(Daniel Goleman)和其他幾個研究者,揭露了情緒商數的概念並聲稱它至少像更傳統的“智力”一樣重要。多元智慧理論的支持者們通常認為,對g因素的測量是對學業能力的最佳測量方法。他們認為其他種類的智慧在學校教育之外會同等重要。作為回應,g因素的研究者認為,在進行實際測...
智力商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評估智力高低的標準。簡稱為「智商」(IQ,Intelligence Quotient)。以比西量表所測得的心理年齡除以實足年齡,再乘以一百所得的數值,稱為「智力商數」。智力商數的平均數為一百,標準差為十五。高於平均數者優於實際年齡的平均值水準,低於平均數者則不如實際年齡的平均水準。兩個標準差以下一般被視為智能不足。
成就商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就商數的意義可由心理測驗發展簡史中來了解。德國史騰(W. Stern, 1912)首先提出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 IQ)這個概念;後來推孟(L.M. Terman, 1916)在美國使用斯比量表,成為第一個使用智商的心理測驗。之後,智商、教育商數(educational quotient)、成就商數等類似的概念,即被廣泛使用。它們的定義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因此成就商數系表示個人在教育上的成就與智力商數的比例,成就商數愈高表示在教育上的成就愈高。
  心理測驗的發展也逐漸注意到智力商數不能代表一個人智能的全部,因此智力...
教育商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某一學生的學業成績與同齡學生的平均成績兩者間的比值,即教育年齡除以實足年齡再乘以一百所得的值數。
商;商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除法運算中,被除數除以除數所得的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計算事物的詞或符號。如:「整數」、「數字」、「自然數」。
幾、幾個,約略之詞。如:「數年」、「數天」、「數種」。
命運。如:「氣數」、「劫數」。
計算。如:「數鈔票」、「數一數」、「不可勝數」。
責備。如:「數落他幾句」。
指出最突出的。如:「全班數她最聰明。」、「我們這一群中數他英文能力最強。」
屢次。如:「數見不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互相謀議。如:「商量」、「面商」、「商討」、「有事相商」。
生意。如:「從商」、「經商」、「商務」、「通商」。
做生意的人。如:「奸商」、「布商」、「米商」、「富商」。
兩數相除所得的數。如:「八除以二的商是四。」
朝代名。
智力三元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智力三元論問世以來,智力的觀念已由傳統的單一能力轉變到近代的多元智力,傳統智力測驗所測到的智力商數(IQ),只能代表三元論中的組合性能力。智商是否代表智力的問題,以成了心理學上新的爭議,這個改變對教育具有很大的啟示,它為教育提供更開闊的視野。 傳統智力測驗的兩項限制IQ不能代表整個智力。IQ除預測學生學業成就之外,很難用之於預測事業成就。 其他智力結構發展理論以智力測驗為基礎所發展的諸多智力理論,如下: 雙因論雙因論(史比爾曼,Charles Spearman):英國著名的統計學者史比爾曼(Charles Spea...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