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3.79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喪葬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基諾族群眾性祭祀舞蹈。流傳於西雙版納州景洪縣 旺區的基諾族聚居區。此舞有兩種,一種為一般老人死後跳的叫《司秋》,意為安葬,晚上在死者家房子裡跳,屍體在家停放幾天就跳幾天晚上。男女群眾各半分開手拉手圍圓邊唱邊舞。另一種叫《阿嫫松鐵祭》,意為今晚要跳鬼。是村中高齡統管村社事務的人死後,當天晚上即開始跳的一種舞蹈。舞時有三個領舞者手拿鋩槌與群舞者成三角形,群舞者雙手拿竹筒相互對面而舞,一般要跳四至五天。出殯葬畢,由領舞三人男扮女裝、頭戴馬鈴、面戴乾蘆葉面具、小腿裹白布繫馬鈴,一人握鼓槌,另兩人各橫抬一竹筒,地下放有木板,舞者竹筒跺地時可發出 、 之聲。邊歌邊舞,有鋩伴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哀悼死者的事。如:「居喪」、「弔喪」、「治喪」、「喪事」、「喪服」。
失掉。如:「喪命」、「喪失」、「喪志」、「喪家之犬」、「垂頭喪氣」、「聞之喪膽」、「喪權辱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配合節奏表演各種姿勢的動作。如:「跳舞」、「手舞足蹈」、「載歌載舞」、「舞步輕盈」。
舞蹈的名稱。如:「交際舞」、「芭蕾舞」、「華爾滋舞」。
揮動、耍動。如:「舞劍」、「舞棒」。
賣弄、玩弄。如:「舞弊」、「舞文弄墨」。
飛揚、飛翔。如:「飛舞」、「眉飛色舞」。
興起。如:「鼓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屍體用掩埋或火化等方式處理。如:「埋葬」、「土葬」、「火葬」、「海葬」」、「樹葬」。
喪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辦理人死後的一切事宜。《三國演義》第三回:「董后何罪,妄以鴆死?國母喪葬,託疾不出!」《儒林外史》第四○回:「喪葬已畢,家產都已賠完了。」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