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單子     
瀏覽人次:402 收藏人次:0
記有文字的紙條。《紅樓夢》第四二回:「想必他糊塗了,把他的嫁妝單子也寫上了。」
單子     
瀏覽人次:440 收藏人次:0
  單子論以單子為基礎,單子(monad)指單純的、各自分開的、不能化約的「單位」(unit),是萊布尼茲(G.W. Leibniz, 1646~1716)的觀點。其說以單子是組成所有經驗事物的實體,是自然界的真實「原子」,也是事物的元素。依此解釋存有者存在現象的理論,成為「單子論」。
  「單子」一字來自希臘文中的monas,意為「單位」。首先見於畢達哥拉斯學派(Pythagorean)的數論(number theory)中,單子是數列中第一個數的名字,而其他所有的數都是來自此數。布朗諾(G. Bruno, 1548~1600)則以單子作為存有論(ontology)中不能化約的單位...
單子     
瀏覽人次:174 收藏人次:0
1.罰單。如:「他因為違規停車,被警察開了一張紅單子。」
2.醫院所寄出的病患病危通知單。如:「醫院寄來了一張紅單子,要我們準備料理後事。」
方法論的單子     
瀏覽人次:89 收藏人次:0
  方法論的單子論是指「經驗與分析」取向的教育科學所採取的研究方法。此種取向的教育科學,將教育研究對象視為一客體,並將其如單子一般抽離出來,以各種方法、技術進行研究,試圖得出統一的原理原則,以解釋並預測並進而掌握教育現象。
  若欲查考方法論的單子論其立論是否堅實,必須從歷史來審視教育學的演進過程:教育學自十九世紀末以來,科技不斷發展、實驗心理學也不斷精進,使得實驗教育學、技術心理學崛起,在教育學界形成一股極有力的思潮。至本世紀六十年代以還,在邏輯經驗論與批判的理性主義的推波助瀾下,教育研究以自然科學為典範,更強調一種「目的與手段」技術導向的探究模式。一九七五年德國學者瑞斯納(L. ...
    
瀏覽人次:55793 收藏人次:10218615
地支的第一位。
時辰名。約當晚上十一點至凌晨一點。如:「子時」。
本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如:「子女」、「獨生子」。
後代。如:「子嗣」、「多子多孫」。
植物的果實,或動物的卵。如:「蓮子」、「瓜子」、「桂子」、「松子」、「烏魚子」。
對一般人的通稱。如:「男子」、「女子」。
對有學問道德的人的尊稱。如:「孟子」、「孔子」。
顆粒狀細小而堅硬的東西。如:「子彈」。
與「母」相對的。如:「子音」、「子母扣」。
幼小的、稚幼的。如:「子薑」、「炸子雞」。
指輩分小、年紀輕的人。如:「子弟」、「小子」、「學子」。
對他人稱自己的配偶。如:「內子」、「外子」。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一種中文傳統圖書的分類名稱,主要收錄諸子百家、天文算法、藝術類等著作。如:「子部」、「經、史、子、集」。
部首。
詞綴。放在名詞、動詞、形容詞、量詞等之後。如:「房子」、「車子」、「拍子」、「胖子」、「聾子」、「樣子」、「哪門子」、「兩下子」。
    
瀏覽人次:25765 收藏人次:2793972
不成雙的、奇數的。與「雙」相對。如:「單數」、「單日」、「單程」、「單打」、「單向通車」。
孤獨、獨自一個。如:「孤單」、「單人床」、「單身漢」、「單槍匹馬」、「形單影隻」。
不複雜的。如:「簡單」、「單純」、「單式簿記」。
僅、只。如:「單就這一件事情來說。」
記載事物或數目的紙片。如:「名單」、「菜單」、「帳單」、「藥單」。
只有一層的布或衣服。如:「床單」、「被單」、「單衣」。
單車:自行車、腳踏車。
單于:古代匈奴稱其君長。
姓。
以訛傳訛     
瀏覽人次:47608 收藏人次:2301528
06.《鏡花緣》第八一回:「掌紅珠道:『他這單子我們猜的究竟不知可是。倘或不是也說是的,將來倒弄的以訛傳訛,這又何必。』」
    
瀏覽人次:20254 收藏人次:4001670
6.治病的藥單、配藥的單子。如:「藥方」、「偏方」、「祕方」、「處方」。《鏡花緣》第二九回:「此跌打損傷第一奇方。」
捕捉     
瀏覽人次:14730 收藏人次:1501828
1.追捕捉拿。《三國演義》第二回:「督郵歸告定州太守,太守申文省府,差人捕捉。」《文明小史》第六回:「又指單子上『盍簪會』三個字,硬說他私立會名,回來稟明了知府,意欲齊集大隊人馬,前往捕捉。」
旗鼓相當     
瀏覽人次:12175 收藏人次:2297506
名。有一次,琅邪太守單(ㄕㄢˋ)子春邀請他到家中談話,管輅到了以後,發現另有幾位文人學者在場,管輅問單子春:「今天是要我一個人與在座幾位對答嗎?」單子春則說:「吾欲自與卿旗鼓相當。」也就是說:我想要自己一人與你勢均力敵地對談。「旗鼓相當」這個成語不局限於軍事戰況上,而可以廣泛用在一般事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