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困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貧困窘迫。《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明明求財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
2.勞倦。《三國演義》第二四回:「曹兵遠來,必然困乏;乘其初至,先去劫寨,可破曹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疲勞。如:「疲乏」、「困乏」、「人困馬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環境、條件或其他因素所限制,不能解決。如:「受困」、「圍困」、「為病所困」、「我被這個難題困住了。」
艱難、窮苦。如:「困境」、「困苦」、「貧困」、「艱困」。
疲倦。如:「困倦」、「困頓」。
捉襟見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中「振襟肘見」一語,跟「捉襟見肘」略有不同,「振襟」是整理衣襟的意思。現今則常用「捉襟見肘」比喻困乏不足、窮於應付的窘態。
風馳電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六韜.卷三.龍韜.王翼》武王問太公曰:「王者帥師,必有股肱羽翼,以成神威,為之奈何?」太公曰:「凡舉兵帥師,以將為命。命在通達,不守一術;因能授職,各取所長,隨時變化,以為綱紀。故將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以應天道。備數如法,審知命理,殊能異技,萬事畢矣。」武王曰:「請問其目。」太公曰:「腹心一人,主潛謀應卒,揆天消變,總攬計謀,保全民命。謀士五人,主圖安危,慮未萌,論行能,明賞罰,授官位,決嫌疑,定可否。……通糧四人,主度飲食、蓄積,通糧道,致五穀,令三軍不困乏。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馳電掣,不知所由1>。 〔注解〕 (1) 不知所由:不知道從何處而來。
前倨後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倨後恭」原作「前倨後卑」。蘇秦是戰國時的縱橫家,在他剛學成時,到秦國想向秦王求官。他連續上書十次,但都不被採納,只有喪氣的回家。回家後,家人都看不起他。於是他閉門苦讀,想爭一口氣。他找出《太公陰符》一書,反復熟讀,不斷揣摩,每逢困乏想睡之時,就拿錐子刺自己的大腿,終於理解書中道理。後來蘇秦又去各國遊說,他主張合縱政策,說服了齊、燕、趙、楚、韓、魏六個國家結為同盟,共同對付秦國,蘇秦因此擔任六國宰相,佩帶六國相印,也讓秦國因此不敢東侵。有一次蘇秦因公經過故鄉洛陽,蘇秦的父母在三十里外的路口迎接他,妻子更不敢正眼看他,嫂嫂也伏地叩拜。蘇秦看了,說:「嫂嫂,你為何從前的態度那麼傲慢,現在卻又那麼...
青黃不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缺少糧食,但也有糧食不夠的,這還可以說是惠政。可是在麥子成熟、戶戶不缺錢糧的五月發放,就算不得『救濟困乏』,簡直就是向人民放債取利!」後來「青黃不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新穀還沒成熟,存糧又已吃完;亦用來比喻有所匱乏,一時難以為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勞累,困乏的樣子。如:「精疲力盡」。《紅樓夢》第一九回:「且說榮寧二府中,因連日用盡心力,真是人人力倦,各各神疲。」
富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拮据、貧困、清貧、窮乏、貧苦、窮困、貧乏、貧窮、困乏
貧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缺乏錢財,生活拮据困乏。《儒林外史》第八回:「賢姪在湖州,若是老親舊戚人家,為我留意,貧窮些也不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