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5.56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國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國家的根本。《禮記.冠義》:「敬冠事所以重禮,重禮所以為國本也。」
2.古代稱呼太子為「國本」。《宋史.卷三七七.陳桷傳》:「桷等議:國本未立,宜厚其禮以繫天下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土地、人民、主權、政府的團體。如:「國家」、「美國」、「國際」、「中華民國」。
屬於本國的。如:「國人」、「國貨」、「國土」、「國歌」、「國民道德」。
代表國家的。如:「國花」、「國旗」、「國歌」。
地區。如:「水鄉澤國」。
古代諸侯的封地。如:「魯國」、「齊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草木的根。如:「根本」、「草本」。
事物的根源或本原。如:「基本」、「助人為快樂之本」。
主要的、中心的。如:「本體」、「校本部」。
原來的。如:「本來」、「本意」、「原本」。
依憑。如:「本乎良心」、「打分數要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
自己的。如:「本身」、「本地」、「本國」。
今、目前的。如:「本日」、「本年」、「本月」。
母金、資金。如:「本金」、「成本」、「賠本」、「將本圖利」。
書冊、簿子。如:「課本」、「筆記本」。
量詞:A>計算書籍、簿冊等的單位。如:「五本書」、「三本帳簿」。B>計算戲曲分段的單位。如:「西廂記第四本」。C>計算影片攝製成的膠卷的單位。如:「這部影片長達八大本。」
退避三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酒宴盛情款待,並且問說:「將來你如果回到晉國當上國君,將要如何報答我呢?」重耳說:「奴僕和玉帛,楚國本來就有;珍禽異獸的羽毛皮革,則是楚國的特產。這些東西您多得是,我實在是不知該怎麼回報您!」楚成王說:「雖然如此,還是說說可以報答我的方式吧!」重耳於是回答說:「假使托您的福,讓我得以回到晉國,萬一將來晉、楚之間發生戰爭,雙方軍隊相遇於中原,那我一定會要我的軍隊向後撤退九十里,來報答您的恩惠。如果這樣還不能得到您的諒解,楚軍仍然繼續進攻,那我也只好拿起弓箭,和您相對抗了。」後來從言裡的原文「辟君三舍」演變出「退避三舍」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主動退讓,不與人相爭。
滿腹經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綸,整理過的蠶絲,引申為規劃、治理。滿腹經綸本用來比喻人具有治國本事,後泛指人才識豐富。[例]這位學者滿腹經綸,廣為學術界所推崇。
目不見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般的作法,因眼睛雖能看見細微的毛,卻看不見自己眼瞼上的睫毛。現在,大王就只看見晉國的失策,卻看不見越國本身的錯誤,我以為大王不如現在出兵去攻打楚國,先奪長沙一帶產米區和竟澤陵的產木材的地方,那麼就可以建立霸王的基礎了。否則等晉國佔領楚國,到時大王建立霸業的路途上,不就阻擾更大了嗎?」越王一聽,覺得這說客的話很有道理,便改變計劃,暫時放棄齊國,而移兵攻打楚國去了。(註1) 應用別人的缺失容易看出來,因為我們對眼前的事情,一般都能一目了然;自己的缺失就不易覺察出來,因為它就像睫毛生長在眼睛的上方,是自己目力所及不到的地方。「...
歃血為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人結盟時,雙方口含牲血或用血塗在嘴邊,表示誠信不渝。[例]六國本已歃血為盟,攜手抵禦秦國,後被張儀連橫政策所離間,反遭秦國所滅。
危如累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諫曹共公應該要禮遇公子重耳,但不為曹共公接受。後來公子重耳重回晉國做君主,三年後,便出兵攻打曹國。曹國本來就是一個小國,夾在晉、楚兩大強國之間,曹國的君主就像重疊起來的蛋,隨時有跌破的可能。但曹共公的行事卻如此無禮,也不聽諫臣的意思,所以造成之後亡國的命運。後來「危如累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情況非常危險。
爭先恐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歸服於晉國的德行,不是歸服於晉國是否主持盟會。你致力於修明德行,不要去爭搶歃血的先後。諸侯結盟,小國本就應有一個出來負責結盟諸種事物的,此次就讓楚國做為晉國的小國,不也可以嗎?」因此就讓楚國先歃血。 「恐後」是出自於《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內容是說王莽在西漢末年時,已察知漢朝即將走到盡頭,國力衰微,因而心生貪念,以外戚的權勢,作威作福,行使命令。其他的諸侯王看到這樣的局勢,都紛紛向王莽致上最敬禮,爭相奉上印璽,惟恐落於他人之後,有的則歌頌王莽的功德,極盡諂媚,真是令人感到悲哀!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爭先恐後」,指競相爭先,惟恐落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粗糙呈顆粒狀的。如:「沙紙」。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六:「沙糖,中國本無之。唐太宗時,外國貢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