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土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土山。如:「為使地形富於變化,設計師在公園規劃了許多座土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山、小土堆。如:「丘陵」、「丘壑」、「沙丘」。
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上的沙、泥混合物。如:「泥土」、「沙土」、「黏土」。
土地。如:「寸土寸金」。
疆域。如:「國土」、「領土」。
國、鄉。如:「故土」、「吾土吾民」。
本地的。如:「土產」、「土話」、「土風」、「土生土長」。
不合潮流的、閉塞不通的。如:「土裡土氣」、「土頭土腦」。
古老流傳的、民間沿用的。如:「土法煉鋼」。
唾手可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時代,群雄並起,公孫瓚據有冀州,與袁紹對峙,情勢本大有可為。但在一連串的戰爭之中,公孫瓚敗多勝少,原本的雄心壯志逐漸地消磨殆盡,於是興起了避世的念頭。公孫瓚找到了易守難攻的易京做為據點,將之建築成堅不可摧的堡壘。他先在堡壘的外圍挖掘了十道塹壕,又在其內填起多座高大的土丘土丘之上再建築高樓,自己便住在當中最堅固、高大的高樓之內。他又在堡壘之中儲存了三百萬斛的米糧,打算休養生息,直到天下大勢底定。有人問公孫瓚為何如此時,他回答說:「當初我以為平定天下,唾掌可決。從今日的形勢看來,並非如此。不妨暫時退守,以待時機。」可惜公孫瓚消極守成的想法,反而讓他忘記了進取之心,加上他親近小人,無法任用賢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大陵、大土丘。唐.王勃〈滕王閣序〉:「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墳墓、小土丘。漢.揚雄《方言》卷一三:「冢,秦晉之間謂之墳,或謂之培。」
尋花問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或由此演變而出。「尋花問柳」較早的書證是出自於元.湯式〈沈醉東風.錦燦爛六橋畫舟〉曲:「一自蘇林葬土丘,再不見尋花問柳。」
土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丘。《宋史.卷三六八.列傳.魏勝》:「勝矢盡,救不至,猶依土阜為陣。」《三國演義》第二六回:「曹操在土阜上,見關公砍了文醜,大驅人馬掩殺。」
覓柳尋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或由此演變而出。「尋花問柳」較早的書證是出自於元.湯式〈沈醉東風.錦燦爛六橋畫舟〉曲:「一自蘇林葬土丘,再不見尋花問柳。」
古墳時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普遍發生在日本西部的中心地區。在這些地方,會為皇帝和其他顯貴舉行豪華的葬禮,用巨石修築墓穴,上面蓋土丘或土堆,有些高達73公尺。死者的周圍百上生前使用的武器、槍矛和鏡子。頭盔放在腦袋附近,陪葬用的陶瓷器和珠寶項鍊則放在腳旁。稱為「埴輪」的黏土像用來埋在墳墓周圍的土裡,保護死者免受妖魔鬼怪的侵襲。並且會在墓穴擺放盤子和碗的模型,以供死者來世使用。 鎖孔狀墓塚埋葬死者的古墳原來像小山丘,之後演變為圓形或長方形;後來有些採取了鑰匙孔的形狀。每座墓塚都有一間石造墓是可以容納數具棺木,墓塚外則環繞著充滿水的壕溝。 關鍵字中文關鍵...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