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04.90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地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地下通道。《後漢書.卷七四上.袁紹劉表列傳.袁紹上》:「紹為地道欲襲操,操輒於內為長塹以拒之。」
2.大地的本質。《禮記.中庸》:「人道敏政,地道敏樹。」
1.東西的產地。《金瓶梅》第六○回:「請老公公試估估,那裡地道?甚麼名色?」
2.實在的、真正的。如:「地道貨」。也作「道地」。
天公地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常公平合理。如:「欠債還錢,可謂天公地道,沒有什麼好說的。」《東歐女豪傑》第三回:「如今人人的腦袋裡頭既都有了一個社會平等,政治自由,是個天公地道的思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路途、途徑。如:「道路」、「街道」、「河道」、「鐵道」、「快車道」。
說、談,或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賀」、「道歉」、「能言善道」。
事理。如:「道理」。
真理。如:「朝聞道,夕死可矣。」
方法。如:「門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技藝。如:「烹調雖只是小道,可是沒有三五年的工夫,卻也很難出人頭地。」
中國先秦時期的思想派別。如:道家。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由東漢張陵創立的宗教。如:道教。尊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相傳可用符咒為人治病。
道士的簡稱。如:「貧道」、「老道」。
量詞:A>用於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一道閃電」、「三道黃線」。B>用於計算有出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C>用於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D>用於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E>用於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稱地球的表面。如:「土地」、「大地」、「高地」、「荒地」、「耕地」、「地盡其利」。
場所。如:「目的地」、「所在地」、「根據地」、「發祥地」。
區域。如:「本地」、「外地」、「臺灣各地」。
地位、位置。如:「設身處地」、「不留餘地」、「易地而處」。
本性、心思、意志的領域。如:「見地」、「心地」。
本質、底子。如:「質地」。
語助詞。置於副詞之後。同「的」。如:「慢慢地吃」、「好好地寫」。
小時了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陳韙,恰恰後到,在座的賓客將孔融的話告訴他後,他隨口說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聰明的孔融立即反駁地道:「我想陳大夫小的時候,一定是很聰明的。」陳韙給孔融一句話難住了,半天說不出話來 。 相似詞聰明反被聰明誤、恃才傲物、少年得志 相反詞好酒沉甕底、大器晚成 例句光是有聰明的天賦是不夠的,還需要勤學篤行的態度,否則小時了了,以後就難有什麼成就。
飲水思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飲流懷源注音︰|ㄣˇ ㄌ|ㄡˊ ㄏㄨㄞˊ ㄩㄢˊ漢語拼音︰yǐn liú huái yuán釋義︰即「飲水思源」。見「飲水思源」條。 01.北周.庾信〈徵調曲〉:「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源) 參考詞語︰飲水知源注音︰|ㄣˇ ㄕㄨㄟˇ ㄓ ㄩㄢˊ漢語拼音︰yǐn shuǐ zhī yuán釋義︰即「飲水思源」。見「飲水思源」條。 01.清.洪亮吉〈晉太康三年地志王隱晉書地道記後敘〉:「以此編摩,推其紹述,則仲遠一記,既導美于太康;彥季全編,殊有功于處叔。飲水知源,撫柯求葉,亦沈約、魏收之祖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古代的兵器。即大盾、大戟。《左傳.襄公十年》:「狄虒彌建大車之輪,而蒙之以甲,以為櫓。」晉.杜預.注:「櫓,大盾也。」《晉書.卷一.宣帝紀》:「起土山地道,楯櫓鉤橦,發矢石雨下,晝夜攻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地洞、地道。如:「礦坑」、「坑道」。《舊唐書.卷四八.食貨志上》:「其天下自五嶺以北,見採銀坑,並宜禁斷。」
一視同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木禽獸,皆舉之矣。指山之一草而問焉,曰:「山乎?」曰:「山,則不可。」故天道亂,而日月星辰不得其行;地道亂,而草木山川不得其平;人道亂,而夷狄禽獸不得其情。天者,日月星辰之主也;地者,草木山川之主也;人者,夷狄禽獸之主也,主而暴1>之,不得其為主之道矣。是故聖人一視而同仁,篤2>近而舉遠。 〔注解〕 (1) 暴:音ㄅㄠˋ,欺凌、殘害。 (2) 篤:深厚,厚待。
大義滅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君臣大義,斷絕父子的私情。後泛指為維護正義,不顧惜親屬間的私情。 相似詞 不徇私情、大公無私、天公地道、秉公辦事、六親不認 相反詞 徇私枉法、徇私舞弊 例句 這位警察局長親自把搶劫銀行的兒子逮捕到案,真是大義滅親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