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8.917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地震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地震及其有關現象的科學稱為地震學;純地震學主要是研究地震之本性,屬地球物理之一分支。地震學之理論,可應用於震災之預防、震測及防震工程,更可幫助地球內部深處物質狀態的瞭解。
計算地震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震學中,以計算機為研究工具的一種學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稱地球的表面。如:「土地」、「大地」、「高地」、「荒地」、「耕地」、「地盡其利」。
場所。如:「目的地」、「所在地」、「根據地」、「發祥地」。
區域。如:「本地」、「外地」、「臺灣各地」。
地位、位置。如:「設身處地」、「不留餘地」、「易地而處」。
本性、心思、意志的領域。如:「見地」、「心地」。
本質、底子。如:「質地」。
語助詞。置於副詞之後。同「的」。如:「慢慢地吃」、「好好地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習。如:「學習」、「好學」、「學技術」、「學而不厭」。
模仿。如:「呀呀學語」、「有樣學樣」、「九官鳥會學人說話」。
學問。如:「學術」、「博學」、「求學」、「品學兼優」、「才疏學淺」。
學科。如:「哲學」、「文學」、「科學」、「醫學」、「經濟學」。
學說派別。如:「漢學」、「紅學」、「宋明理學」。
求學的場所。如:「學校」、「小學」、「中學」、「大學」、「學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令人驚慌的撼動。如:「地震」、「震撼」、「震盪」。
心情大受影響,十分激動。如:「震驚」、「震怒」。
突然而來的大雷。
易經卦名。八卦之一。代表雷電。
地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要有震級和烈度兩種 震級地震強度大小的一種度量,根據地震釋放能量多少來劃分。目前國際上一般採用美國地震學家查爾斯弗朗西斯芮希特和賓諾古騰堡(Beno Gutenberg)於1935年共同提出的震級劃分法,即現在通常所說的芮氏地震規模。芮氏規模是地震波最大振幅以10為底的對數,並選擇距震央100公里的距離為標準。芮氏規模每增強一級,釋放的能量約增加32倍,相隔二級的震級其能量相差1000 (~ 32 x 32)倍。小於芮氏規模2.5的地震,人們一般不易感覺到,稱為小震或微震;芮氏規模2.5-5.0的地震,震央附近的人會有...
芮氏級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表示地震強度的級度表。為美國地震學者芮希特(C.F.Richter)於西元一九三五年所設計,以地震本身釋放能量的大小來分級,最大強度為九級。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