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4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均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權力平均。如:「均權制度是一種折衷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制度,較符合中庸之道。」
均權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父孫中山先生對中央與地方權限的劃分所設計的制度。他認為凡事務有全國一致性的劃歸中央,有須因地制宜的劃歸地方。如此既不偏於中央集權,亦不偏於地方分權。
均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均權制亦是教育行政制度的型態之一;乃相對於中央集權制與地方分權制而言,為折衷於兩種制度之間的一種制度。均權制的構想依據孫中山先生手著〔建國大綱〕第十七條所述:「在憲政時期中央與省之權限,採均權制度;凡事務有全國一致之性質者,畫歸中央,有因地制宜之性質者,畫歸地方,不偏於中央集權,或地方分權。」亦即行政權的畫分,係以政務的的性質為標準,而不作硬性的規定。因此,我國〔憲法〕第一一一條規定:「……其事務有全國一致之性質者屬於中央,有全省一致之性質者屬於省,有一縣之性質者屬於縣。」例如,學制和教育年限,可由中央規定,而教材和教法,各地方可因地制宜,以適應其需要。〔憲法〕第一○八條規定:「教育制度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等同、相等。[例]平均、均權、貧富不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掌握的力量或勢力。如:「權力」、「主權」、「權威」、「權勢」、「大權在握」。
應享有的利益。如:「權利」、「版權」、「權益」、「投票權」、「所有權」。
隨機而變。如:「權變」、「權宜之計」。
衡量。如:「權衡」、「兩害相權,取其輕。」
暫時、姑且。如:「權充」、「權且」。
謀略。如:「弄權」、「權術」、「權謀」。
同僚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學術界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務。(2)專業能力的權威受到重視。(3)決策過程採取共同擔負、參與或其他均權方式。(4)強調研究與改變,及以問題為中心的決策方式。(5)教授與行政人員之間彼此坦誠、互信。(6)教授有發自內心的滿足感。(7)強調人文教育。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同僚模式英文關鍵字:Collegial Model 參考資料吳青山著。學校效能研究,1998年二版,頁173,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中央集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國政權集中於中央政府,而各地方官署僅奉行其法令的政治體制。如法國自君主專制時期到第五共和時期,皆實施中央集權制。後泛指決策權力集中在上級人員或高層組織。[例]國父主張政府的權限劃分應採均權制度,不偏向中央集權或地方分權。
集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均權、分權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