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7.346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垓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在今安徽省靈壁縣東南,漢高祖圍項羽於此。
垓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歌篇名。秦末西楚霸王項羽所作。項王垓下被圍,夜聞楚歌,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見《史記.卷七.項羽本紀》。
楚霸王困垓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後語)四面楚歌。當楚漢相爭,項羽被漢軍困於垓下時,夜間聽到四面的漢軍都唱著楚地歌謠而以為漢軍已占領楚地。比喻所處環境艱困,各方面都受到威脅或攻擊。如:「如今人單勢孤,已是楚霸王困垓下──四面楚歌,量你再怎麼三頭六臂,也無法挽回局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居低處。與「上」相對。如:「下面」、「底下」、「樓下」。
降落。如:「下雨」、「下山」。
由高至低。如:「順流而下」。
做某種動作。如:「下麵」、「下棋」、「下工夫」。
結束、告一段落。如:「下班」、「下課」。
容納。如:「還坐得下嗎?」、「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
內、裡面。如:「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話下」。
攻陷、克服。如:「不戰而下」、「連下三城」。
量詞。用於計算動作次數的單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荒遠之地。《說文解字.土部》:「垓,兼晐八極地也。」清.段玉裁.注:「兼備八極之地謂之垓。」宋.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齋〉詩三首之一:「書成不得斷國論,但此空語傳八垓。」
2.界限、邊際。漢.揚雄〈衛尉箴〉:「重垠累垓,以難不律。」
3.數目字。古代以十兆為經,十經為垓。見《太平御覽.卷七五○.工藝部.數》。
破釜沉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氣過人,與叔父項梁起兵吳中,梁敗死,籍繼為將,大破秦軍,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天下,戰無不利,但垓下一戰,楚軍瓦解,項籍自刎於烏江。 (3) 悉:全部。 (4) 釜甑:兩種古代的烹飪器具。釜,即今之鐵鍋。甑,音ㄗㄥˋ,煮東西用的瓦器。
運籌帷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運籌帷幄」的「籌」,是計數的器具。「運籌」,計算、謀劃之意。「帷幄」,軍旅中的帳幕。「運籌帷幄」是指在軍帳中出謀策劃。《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記載,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各地英雄四起,最後形成劉邦與項羽兩人楚漢相爭的局面。垓下一戰,項羽兵敗,後於烏江自刎而死,劉邦成為天下之主,因而開啟漢朝的時代。局勢穩定之後,漢高祖劉邦在雒陽南宮款宴群臣,向諸臣說:「今天我為什麼可以得到天下?而項羽卻會失敗呢?」大臣高起和王陵便回答說:「陛下您在部下建功後,能論功行賞,與人同利,不會藏私,項羽卻不是如此。他嫉妒有能力的人,對待有功者不但不賞賜,反而傷害他們,不願與人共享戰果,所以不得人心而失敗。」劉邦聽了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追逐、進攻。《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楚兵不利,淮陰侯復乘之,大敗垓下。」《漢書.卷七○.陳湯傳》:「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鉦鼓聲動地。」
四面楚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楚漢相爭,項羽軍隊被漢軍和諸侯兵重重圍困於垓下,兵少糧盡,項羽於夜間聽到四面的漢軍都唱著楚人的歌曲,一驚之下以為漢軍已占領楚地,遂連夜奔逃。典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後用以比喻所處環境艱難困頓,危急無援。《三國志.卷六二.吳書.胡綜傳》:「高祖誅項,四面楚歌。」元.王逢〈虞美人行贈邵倅〉詩:「四面楚歌那慷慨,芒碭天開五色雲。」
所向披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鴻溝為界,以東為楚地,以西為漢地。項羽於是引兵東歸。但劉邦卻與韓信、彭越出兵攻擊項羽,項羽被圍困於垓下,四面楚歌。項羽傾力突圍而出,至烏江邊,見大勢已去,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死。項羽被圍於垓下時,率騎兵八百餘人,突圍而出。雖然漢軍人多勢眾,但項羽武藝高強,又擅於調兵遣將,儘管兵力不多,但「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也就是說項羽所到之處,漢軍皆被殺得潰不成軍,後方的追兵也害怕得紛紛逃散。後來「所向披靡」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力量所到之處,敵人紛紛潰敗逃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