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3.29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報復性懲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報復性懲罰是指基於因果報應的一種懲罰理念成方式,強調對犯法者或違規者進行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制裁,使其身心或物質上蒙受痛苦、不舒服或損失的報應。
  報復性懲罰是建基於一種道德現實主義的觀點,也是一種道德的唯物論,強調「以暴易暴」,將人視為「物」而欲加以控制。因而其屬於一種他律性的道德教育觀,在道德發展層次中屬於較低的發展層次,亦即依賴外部的懲罰以收社會控制之效,形成一種權威性的倫理學觀點。
  根據歐陽教的說法,報復性懲罰通常包括兩種類型:一是行為取向的報復懲罰,主張惡行與懲罰行為的質與量應相等,如「殺人者死」;另一種是原則取向的報復懲罰,主張惡行與懲罰行為的合理比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到原來的狀態。如:「復原」、「光復」、「收復」、「恢復」、「康復」。
再、又。如:「復活」、「舊疾復發」、「去而復返」、「死灰復燃」。
回報、回答。如:「復仇」、「回復」、「函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酬答、回應。如:「報答」、「報酬」、「善有善報」、「知恩圖報」、「以德報怨」、「投桃報李」。
用有敵意的行動對付別人。如:「報復」、「報仇」。
告知。如:「報告」、「報信」、「報案」、「報佳音」。
信息。如:「情報」、「警報」、「捷報」、「快報」。
電報。如:「發報機」。
新聞紙或刊物。如:「日報」、「晚報」、「公報」、「報社」、「報紙」。
懲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責罰。《北史.卷九六.稽胡傳》:「有犯姦者,隨事懲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人的身體、財物施以處分或懲治。與「賞」相對。如:「處罰」、「懲罰」、「罰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賦的本質。如:「天性」、「本性」、「人性本善」。
物體的特質、功用。如:「酸性」、「藥性」、「毒性」。
生物或物體的種別、類別。如:「男性」、「女性」、「陰性」、「陽性」。
脾氣。如:「個性」、「率性」、「任性」、「急性子」。
有關男女情愛交合的。如:「性行為」、「性生活」。
方式、範圍。如:「全國性」、「區域性」、「地方性」、「全球性」。
態度。如:「理性」、「感性」、「冒險性」、「依賴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罰、責罰。與「獎」相對。如:「懲罰」、「獎懲」、「懲治」、「懲戒」、「嚴懲」、「懲一警百」。
戒止。如:「懲忿窒欲」。
報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報仇。唐.徐彥伯〈比干墓〉詩:「鋒劍剿遺孼,報復一何迅。」《西遊記》第九回:「父母之仇,不能報復,何以為人?」
2.對傷害自己的人,以類似的手段進行反擊。《老殘遊記》第一七回:「卻說老殘被人瑞逼成好事,心裡有點不痛快,想要報復。」
3.報恩。《漢書.卷六四上.朱買臣傳》:「悉召見故人與飲食諸嘗有恩者,皆報復焉。」
4.通報。元.高文秀《襄陽會》第三折:「報復去,道有曹仁來了也。」元.無名氏《千里獨行.楔子》:「報復去,道徐州劉玄德手下小將張虎,特來投降。」
5.應對。《北史.卷二九.蕭寶夤傳》:「門庭賓客若市,而書記相尋,寶夤接對報復,不失其理。」
6.反覆循環。南朝陳.徐陵〈武皇帝作相時與嶺南酋豪書〉:「夫否終斯泰,屯極則亨。若日月之迴環,猶陰陽之報復。」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