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壯盛     
瀏覽人次:848 收藏人次:0
強健、旺盛、有朝氣。《戰國策.燕策三》:「今太子聞光壯盛之時,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瀏覽人次:50038 收藏人次:3005053
興旺、繁茂。如:「旺盛」、「茂盛」、「生意興盛」、「桃花盛開」。
熱鬧的、大規模的。如:「盛事」、「盛會」、「盛舉」、「盛況空前」。
濃厚的。如:「盛意」、「盛情難卻」。
豐富。如:「盛宴」、「盛產」。
華麗。如:「盛裝」。
極、甚。如:「盛怒」、「盛讚」、「盛誇」。
以容器裝東西。如:「盛飯」、「盛湯」。
容納。如:「鍋裡的湯太多了,這隻大碗盛不了。」
    
瀏覽人次:13367 收藏人次:1549130
強健。如:「健壯」、「強壯」、「勇壯」、「年輕力壯」。
雄偉的、偉大的。如:「壯舉」、「壯觀」、「壯闊」、「壯志未酬」。
增強。如:「壯膽」、「壯聲勢」。
壯年:指三、四十歲的時期。如:「他正值壯年。」
如火如荼     
瀏覽人次:44886 收藏人次:3041533
比喻軍容壯盛浩大。參見「如荼如火」條。《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八回:「如火如荼,軍容何盛。」後亦形容氣勢或氣氛等的蓬勃、熱烈。《老殘遊記》第一一回:「鉤連上些人家的敗類子弟,一發做得如火如荼。」
本末倒置     
瀏覽人次:36343 收藏人次:1812235
,必有其末。未聞有本盛而末不茂者。若本末倒置,則所謂文亦可知矣。」大意是說事情都有本有末,沒聽過根本壯盛而枝節末端不茂盛的事。陸九淵的話更明白的表現出本末倒置的意思。清代王昶所寫的〈新修州學之記〉說到:「當奉教化,宣之於民,……然非知治之審,則亦未嘗不本末倒置。」意思是說為政者若不知宣揚教化於民,則常會本末倒置,失掉了應有的判斷。從這些例子可以知道「本末倒置」是句常用的成語。「本末倒置」這句成語當就從〈大學〉文義演變而出,比喻不知事情的輕重緩急。
    
瀏覽人次:17977 收藏人次:661627
神態、風韻。如:「丰姿」、「丰采」、「丰儀」。
驚濤駭浪     
瀏覽人次:16991 收藏人次:1978145
「驚濤駭浪」原作「驚波駭浪」,出自於三國魏時王粲的〈浮淮賦〉。〈浮淮賦〉內容主要描述軍隊出征的壯盛場景,其中「凌驚波以高鶩,馳駭浪而赴質」二句的意思是說:出征的戰船,凌駕於高起的浪頭上,奔馳於洶湧的波濤中,勇往直前地奔赴戰場。句中的「驚波」與「駭浪」,就是指極為凶猛激烈的波浪。後來「驚濤駭浪」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猛烈的波浪,如宋.陸游〈長風沙〉詩:「江水六月無津涯,驚濤駭浪高吹花。」此外,亦可引申用來比喻險惡的環境,如:「老王的閱歷豐富,不知經歷多少驚濤駭浪。」
理直氣壯     
瀏覽人次:16695 收藏人次:899205
近義:振振有辭,義正辭嚴反義:理屈詞窮,強詞奪理辨似: 「理直氣壯」及「振振有辭」都有理由充足的意思。 「理直氣壯」側重因理由正當而氣勢壯盛;「振振有辭」側重自以為有理而滔滔不絕。 理直氣壯 振振有辭 辨似例句 ○ ㄨ 只要你沒作虧心事,自然就能理直氣壯。 ㄨ ○ 大家都對他的行為極度反感,他卻還~地狡辯,真是恬不知恥! 「理直氣壯」及「義正辭嚴」都有義理正大,毫無畏懼的意思。 「理直氣壯」側重氣勢強盛;「義正辭嚴」側重措詞嚴厲。 理直氣壯 義正辭嚴 辨似例句 ○ ㄨ 面對上級的責難,他~地為自己辯白,絲毫沒有畏縮。 ㄨ ○ 對方的要求不合理,讓他不得不義正辭嚴地斷然拒絕。
    
瀏覽人次:13850 收藏人次:6405869
2.形容氣勢浩大壯盛。[例]怒濤、怒潮、怒放
氣勢磅礡     
瀏覽人次:13617 收藏人次:895219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