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5.24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外耳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耳的一部分,略為彎曲,由頭兩側開口,通至鼓膜,其管壁有毛及皮脂腺。也稱為「外聽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路途、途徑。如:「道路」、「街道」、「河道」、「鐵道」、「快車道」。
說、談,或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賀」、「道歉」、「能言善道」。
事理。如:「道理」。
真理。如:「朝聞道,夕死可矣。」
方法。如:「門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技藝。如:「烹調雖只是小道,可是沒有三五年的工夫,卻也很難出人頭地。」
中國先秦時期的思想派別。如:道家。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由東漢張陵創立的宗教。如:道教。尊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相傳可用符咒為人治病。
道士的簡稱。如:「貧道」、「老道」。
量詞:A>用於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一道閃電」、「三道黃線」。B>用於計算有出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C>用於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D>用於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E>用於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及動物的聽覺器官。如:「耳朵」、「耳聰目明」。
形狀像耳朵的東西。如:「木耳」、「銀耳」。
器物的兩旁附有如人耳,便於提攜的提把。如:「鼎耳」。
位於句末,表決定的意思。相當於「了」。
位於句末,表限制的意思。相當於「而已」、「罷了」。如:「想當然耳。」
位於句末,表驚嘆。相當於「邪」、「乎」。如:「父子如此,何其快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屬於某範圍裡面的稱為「外」。與「內」相對。如:「此外」、「除外」、「外面」、「屋外」、「門外」、「戶外活動」。
非自己所在或所屬的。如:「外國」、「外來語」、「外匯存底」、「古今中外」。
關係疏遠的。如:「別把我當外人。」、「你這麼客氣,就太見外了!」
母系親屬的。如:「外婆」、「外公」、「外甥」、「外孫」。
別的、其他的、非正式的。如:「外號」、「外史」、「外一章」、「飛狐外傳」。
外子:妻子對他人提及丈夫的稱呼。相對於「內人」而言。
外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耳的最外部,可分為外耳道及耳殼兩部分,以鼓膜和中耳間隔,負責收集聲波。真正的外耳只見於哺乳類。
耳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與動物的耳,俗稱為「耳朵」。《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牛玉圃聽在耳朵裡,忙叫長隨去問那走堂的。」《老殘遊記》第一四回:「耳朵裡不住的聽了說:『這水可真了不得!』」
2.指形狀或位置像耳朵的東西。《水滸傳》第八回:「董超去腰裡解下一雙新草鞋,耳朵並索兒卻是麻編的,叫林冲穿。」
3.指探聽消息的人。如:「我總疑心他是對方派來我們這裡做耳朵的。」
耵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耳道耵聹腺所分泌的淡黃色黏稠液體或蠟狀物質,和外耳道皮膚剝落上皮混合後的產物。也稱為「耳垢」。俗稱為「耳屎」。
聽能訓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適合每個重聽兒童的耳模,從耳塞塞進耳洞開始練習,耳掛型的耳塞比耳道型、耳內型的耳塞好(不易掉落,使外耳道有壓迫感或受傷)。有些兒童不喜歡戴耳掛型的耳模,開始練習時不要帶線,只練習戴耳塞,或用膠帶 固定,習慣以後再接線,音量從最小慢慢放大。練習配戴個人助聽器前,先練習配戴團體助聽器,習慣以後再練習個人助聽器。開始試戴時間不要太長,短時間,多戴幾次,慢慢延長,音量調到適當的數字後,用透明膠帶固定,或記住號碼。幼兒願不願配戴助聽輔具,常常影響他一生的命運,開始訓練時要慎重從事,以免使幼兒產生厭惡感而不願配戴。不要勉強他,等到...
聽覺障礙兒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影響聽覺,造成程度不等的聽覺障礙。 從發生的原因的探討,聽覺障礙的種類可分為:(1)傳導性聽障1.外耳道阻塞。2.歐氏管阻賽。3.中耳炎。4.耳硬化症。5.聽小骨鏈折斷。(2)感音性聽障1.遺傳、基因。2.病毒感染。3.藥物中毒。4.產前和生產因素。5.美尼爾氏症。6.長期處於噪音環境。7.長期處於水中。8.頭部外傷。9.心理因素。(3)混合性聽障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聽覺障礙兒童、中耳炎、耳硬化症、歐氏管英文關鍵字:Hearing Impaired、otitis media、otosckerosis、eustachia...
外聽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耳的一部分,略為彎曲,由頭兩側開口,通至鼓膜,其管壁有毛及皮脂腺。也稱為「外耳道」。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