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7.7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公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小」相對。如:「大樹」、「大河」、「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最年長、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重要的、偉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讀大作」。
指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差不多。如:「大約」、「大略」、「大概」、「大體而言」。
大夫:醫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大王:A>古代對君王或諸侯的尊稱。B>俗稱盜匪的首領。如:「山大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酬答、回應。如:「報答」、「報酬」、「善有善報」、「知恩圖報」、「以德報怨」、「投桃報李」。
用有敵意的行動對付別人。如:「報復」、「報仇」。
告知。如:「報告」、「報信」、「報案」、「報佳音」。
信息。如:「情報」、「警報」、「捷報」、「快報」。
電報。如:「發報機」。
新聞紙或刊物。如:「日報」、「晚報」、「公報」、「報社」、「報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自私的。如:「公平」、「公正」、「公道」。
大眾的。如:「公物」、「公海」、「公筷母匙」、「公眾人物」、「公共安全」、「北大西洋公約」。
國家的、政府的。如:「公營」、「公家機關」、「公務人員」、「公費留學」。
明白的讓大眾知道。如:「公開」、「公告」、「公布」、「公諸於世」。
大眾的事務。如:「公事」、「辦公」、「公私分明」、「因公忘私」、「假公濟私」。
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的第一位。
稱謂:A>祖父。如:「外公」。B>丈夫的父親。如:「公婆」。C>尊稱年老或有地位的人。如:「李公」、「趙公」。
屬雄性動物的。如:「公雞」、「公牛」。
公制度量衡的名稱。如:「公斤」、「公尺」、「公升」。
大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極公平無私。漢.劉向《說苑.卷一四.至公》:「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聞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遺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所謂大公也。」
2.大伯。對父輩的尊稱。《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隔壁張大公是老鄰舍,從小兒看你大,你可過去作別一聲。」
3.歐洲對介於國王與公爵之間,地位在公爵之上,擁有獨立主權的王子的稱號。
4.俗稱房屋建築物公共設施的一部分。泛指所有住戶全體共同使用分攤的部分,如屋頂突出物、大廳、門廓、地下避難室與樓梯間、法定停車位、機電設備室、水塔及公用遊樂空間等。
公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政府機關專為刊登法令法規或其他事項所發行的定期刊物。
2.國際會議結束後,對外發布的公開聲明,說明會中討論的結果。
假公濟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借公家的名義以謀取個人私利。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這是朝廷救民的德意,他假公濟私,我怎肯和他干罷了也呵!」《清史稿.卷一三三.兵志四》:「於是幫辦人員假公濟私,百端紛擾。」
沈從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辦《人間》、《紅黑》雜誌,終因資金不足而停刊。1928年到1930年沈從文任教於上海中國公學,兼任《大公報》、《益事報》等文藝副刊主編;後曾先後在輔仁大學、國立青島大學(現中國海洋大學魚山主校區)、武漢大學、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北京大學等校任教。1948年受到所謂左翼文化人郭沫若等的批判。1948年12月31日宣佈封筆,中止文學創作,轉入歷史文物研究,主要研究中國古代服飾。1950年到1978年在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任文物研究員1978年到1988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任研究員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工作期間遇上文化大革命。軍管會...
金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校外交系,因與國民黨職業學生衝突,向校方投訴而被勒令退學。 畢業於上海東吳法學院,後被錄取為上海《大公報》國際電訊翻譯。1953年到1958年間,曾以「林歡」為筆名編寫劇本。在1955年開始以「金庸」為筆名,創作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1956年創作了《碧血劍》,同一年於《大公報》和梁羽生(陳文統)、百劍堂主(陳凡)闢了「三劍樓隨筆」專欄。1957年開始創作《射鵰英雄傳》,為金庸打響名號的一部"天書",奠定了新武俠宗師的地位。1959年創辦...
張秀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觀點3 著作4 評價 生平張秀亞(1919-2001)張秀亞女士出生於1919年,祖籍河北省滄縣(今黃驊縣),曾任教於輔仁、靜宜大學。張女士四歲識字,稍長就讀天津貞淑小學、河北省第一女師,後考入輔仁大學。張女士於十四歲開始創作,寫作生涯長達七十年。早年她投稿天津大公報副刊,得到主編蕭乾和沈從文兩位知名作家的鼓勵,高中即出版第一本散文小說合集書作《大龍河畔》,不僅被同學稱為「小小詩人」,也被稱為北方最年輕的女作家。張女士著作多種,文學著譯和評論達八十餘冊,其散文著作《三色堇》、《北窗下》、《曼陀羅》、《牧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