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6.90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佛的尊稱。如供佛的正殿為大雄寶殿。唐.王勃〈梓州慧義寺碑銘.序〉:「仁義沸騰,則大雄拯橫流之幣。」
大雄寶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寺院中的正殿。因殿內供奉的主尊像是釋迦牟尼佛,故稱為「大雄寶殿」。大雄寶殿供有一尊像,三尊像,五方佛像等,佛像兩旁常塑有迦葉和阿難像。
大雄帥尺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展翅長36-42 mm;雄蟲觸角櫛齒狀,雌蟲者絲狀;整體灰色;亞外緣線與中線灰黑色波曲狀,後中線於近前緣1/3段與2/3段向外突,前者突出較明顯,並具有外側之暗紅褐暈;後翅後中線近內緣半段黑色,亞外緣線淡褐色具有內側寬暗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小」相對。如:「大樹」、「大河」、「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最年長、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重要的、偉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讀大作」。
指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差不多。如:「大約」、「大略」、「大概」、「大體而言」。
大夫:醫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大王:A>古代對君王或諸侯的尊稱。B>俗稱盜匪的首領。如:「山大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陽性動植物。與「雌」相對。如:「雄雞」、「雄兔」、「雄株」。
威武而有力的。如:「雄壯」、「雄風」、「雄赳赳」。
英勇傑出、威霸一方的人物。如:「英雄」、「戰國七雄」。
超群的、傑出的。如:「雄姿」、「雄才大略」、「雄心壯志」。
蚍蜉撼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詩仙」。杜甫(西元712∼770),字子美,號少陵,河南鞏縣人。唐代詩人,有「詩聖」之稱。其詩博大雄渾,千態萬狀,不僅慨嘆自己遭時不遇,亦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動亂形態,故有「詩史」之名。 (3) 蚍蜉:音ㄆ|ˊㄈㄨˊ,一種大蟻。 (4) 不自量:指不知衡量自己的力量。〔參考資料〕 唐.拾得〈詩〉(據《全唐詩.卷八○七.拾得》引)我見頑鈍人,燈心柱須彌。蟻子齧大樹,焉知氣力微。學咬兩莖菜,言與祖師齊。火急求懺悔,從今輒莫迷。
魁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體貌高大雄偉。《後漢書.卷五八.臧洪傳》:「洪體貌魁梧,有異姿。」《三國演義》第一○回:「吾觀此人容貌魁梧,必有勇力。」也作「魁岸」、「魁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粒完整的繭共分為內、外兩層。蛹的體色都為黃褐色,蛹側面有明顯的眼狀氣孔。分辨雌雄除分辨體型外(雌大雄小),雌蛹在腹部第8節的腹面可以看到x型線縫,而雄蛹於第九節腹面紙具有褐色小點。(註2) 成蟲期幼蟲結繭後,大約10-15天,蛹就會準備羽化,成熟的蛹先在繭裡羽化成蛾後,等待在破繭而出,破繭而出的蛾不吃東西,但會快速地吸引雄性前來交配,而雄性蛾在交配不久後,便會死亡。(註2) 蠶絲被-桑蠶蛾桑蠶蛾這種蛾類並不會飛,身體呈現棕色或白色,四千多年來一直由人們飼養取絲。這種幼蟲在出生大約20幾天後就會開始吐絲,一隻蠶寶寶可吐...
翻雲覆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杜甫是唐代著名詩人,他的詩作博大雄渾,因此有「詩聖」之稱。杜甫雖然做過左拾遺、工部員外郎等官,但在政治上始終不得志,中年後過著坎坷流離的生活。〈貧交行〉就是在貧困時所作,感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第一句「翻手作雲覆手雨」,說時人翻過手來是雲,覆過手去是雨,形容人心變換無常。富貴時人人巴結,落魄時無人理會,已經沒有像春秋時的管仲和鮑叔牙那樣相知相交的深厚情誼了。後來「翻雲覆雨」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常用來形容人反覆無常,如:宋.黃機〈木蘭花慢.問功名何處〉詞:「世事翻雲覆雨,滿懷何止離憂。」後來衍生出玩弄手段之意,如元.喬吉《揚州夢》第四折:「你不合打鳳牢龍,翻雲覆雨,陷人坑阱。」到了近代,又...
蓋棺論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杜甫字子美,號少陵,有「詩聖」之稱。唐代詩人。在政治上不得志,中年後過著坎坷流離的生活,他的詩博大雄渾,千態萬狀,不僅慨嘆自己遭時不遇,亦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動亂形態。故有「詩史」之名。此詩是杜甫勸勉友人應該出來為世人作事。杜甫舉枯桐可以製樂器,淺水可以藏蛟龍為例,說明人不應處於深山窮谷之中自我埋沒。杜甫認為,人一生的是非功過,要到死後才能論定,友人年力未衰,豈可隱遁山林?應該再出來為世人做事。後來「蓋棺論定」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人一生的是非功過,要到死後才能論定。現在亦用來比喻事情最後已有結論。如:「即使已經蓋棺論定,如有新事證,歷史也有重新翻案的可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