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07.8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天地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代的祕密會社。清康熙年間,藏人作亂,少林寺僧人平亂有功,卻被誣陷,憤而與朱洪竹互通聲氣,創立天地會。以反清復明為目的,屢次在東南沿海一帶起事,遭到清政府的殘酷鎮壓。後以三點會、三合會名義繼續分散活動,咸豐年間曾配合太平天國在廣西、廣東組織大規模起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聚合。如:「會齊」、「會合」、「會商」、「會談」。
多數人的集聚活動。如:「茶會」、「晚會」、「紀念會」、「里民大會」。
團體、組織。如:「工會」、「商會」、「同鄉會」。
都市。如:「省會」、「都會」。
見面。如:「會面」、「會見」。
了解、領悟。如:「意會」、「體會」、「會錯意」、「心領神會」。
能。如:「他會游泳。」、「只要努力,理想一定會實現。」
可能。如:「他會去嗎?」、「會不會他已經先走了?」
時機。如:「機會」。
會計:A>管理財務帳目。B>負責管理財務帳目工作的人員。如:「她在一家私人公司擔任會計。」
一會兒:片刻,短暫的時間。如:「他只是到隔壁商店買東西而已,一會兒就回來了,請稍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稱地球的表面。如:「土地」、「大地」、「高地」、「荒地」、「耕地」、「地盡其利」。
場所。如:「目的地」、「所在地」、「根據地」、「發祥地」。
區域。如:「本地」、「外地」、「臺灣各地」。
地位、位置。如:「設身處地」、「不留餘地」、「易地而處」。
本性、心思、意志的領域。如:「見地」、「心地」。
本質、底子。如:「質地」。
語助詞。置於副詞之後。同「的」。如:「慢慢地吃」、「好好地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月星辰所羅列的空間,即天空。與「地」相對。如:「碧海青天」、「坐井觀天」、「頂天立地」、「天崩地裂」。
自然。如:「天生」、「天性」、「天籟」、「天造地設」、「樂天知命」、「人定勝天」。
日,一晝夜的時間。如:「昨天」、「今天」、「明天」、「一天」、「大後天」。
白日或一日中的某一段時間。如:「五更天」、「三天三夜」。
氣候、季節。如:「天氣」、「晴天」、「春天」、「大熱天」、「下雨天」、「梅天」、「三伏天」。
宇宙萬物的主宰。如:「怨天尤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宗教上指神靈所住的世界。如:「升天」、「歸天」、「西天極樂世界」。
重要、不可或缺的事物。如:「民以食為天」。
數目極大。如:「天價」。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時。如:「這項工作限你三十天內完成。」
天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天空與地表。《易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文心雕龍.原道》:「文之爲德也大矣,與天地並生者何哉?」
2.天下、世界。漢.張衡〈南都賦〉:「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亂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卷六.韋楚老》:「陳勝城中鼓三下,秦家天地如崩瓦。」
3.比喻相差極遠。《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清.魏源〈太室北溪石淙谷序〉:「自此峽出,曠然禾疇,與峽中個一天地。」
4.境界、境地。唐.李白〈山中問答〉詩:「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5.指天地間的神靈。《金瓶梅》第三五回:「遇閒時,在吳先生那里一年打上個醮,答報答報天地就是了。」《紅樓夢》第六九回:「於是天地前燒香禮拜,自己通陳禱告。」
杞人憂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杞國有個人,擔心天會塌下來,因而寢食難安。典出《列子.天瑞》。後比喻無謂的憂慮。《幼學瓊林.卷一.天文類》:「心多過慮,何異杞人憂天。」《孽海花》第六回:「正盼他們互建奇勛,為書生吐氣,一面又免不了杞人憂天,代為著急。」也作「杞國憂天」、「杞人之憂」。
杞人之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無謂的憂慮。參見「杞人憂天」條。《孽海花》第二七回:「這是賢弟關心太切,所以有些杞人之憂。」
杞國憂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無謂的憂慮。參見「杞人憂天」條。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六.本朝雜記下》:「嘗作昭陵挽詞云:『堯民喪考無生意,杞國憂天有壞時。』」
打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混合。《朱子語類輯略.卷一.理氣》:「又問:『天地會壞否?』曰:『不會壞,只是相將無道極了,便一齊打合,混沌一番,人物都盡,又重新起。』」
杞國之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杞人憂天」。見「杞人憂天」條。01.宋.岳珂《桯史.卷三.歲星之祥》:「時敵初退,師尚宿留淮泗。朝議凜凜,懼其反旆,士大夫皆有杞國之憂。」02.明.范濂《雲間據目抄.卷五.記土木》:「獨以役重賦煩,人民凋瘵,識者不無杞國之憂。」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