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9.9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太史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編載史事兼掌天象曆法。參見「太史」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示。如:「命令」、「奉令」、「朝令夕改」、「明令規定」。
使。如:「令我難以忘懷!」、「令人發出會心的微笑。」
敬稱語。如:「令尊」、「令堂」、「令兄」、「令郎」。
時節。如:「月令」、「時令」、「夏令衛生」、「冬令救濟」。
美。如:「令名」、「令譽」。
古典詞、曲中小令的簡稱。如:「如夢令」、「調笑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極。如:「太始」、「太古時代」。
對長上的稱呼。如:「老太爺」、「太夫人」、「太老師」、「太上皇」。
副詞:A>表示程度超過。如:「太多」、「太熱」、「太油膩」、「您太客氣了!」B>表示程度極高。如:「太好了」、「太妙了!」
太太:A>對婦人的尊稱。如:「老太太」、「林太太」。B>丈夫稱妻子。如:「這是我太太。」C>幫傭稱主婦。如:「老爺、太太交代我要看好家。」
太空:地球大氣層以外的空間。如:「外太空」、「太空漫步」。
太陽:日的通稱。天體恆星之一,有巨大的輻射熱能。距離地球大約一億五千萬公里。如:「太陽能」、「太陽系」、「太陽黑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去的時事、事蹟。如:「歷史」、「通史」、「正史」、「近代史」。
記載過往事蹟的書籍。如:「史記」、「元史」、「清史稿」、「二十五史」。
古代掌管文書和記事等的官吏。如:「史官」、「太史」。
一種中文傳統圖書的分類名稱,主要收錄歷史、地理、政書等著作。如:「史部」、「經、史、子、集」。
姓。
太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編載史事兼掌天文曆法。秦漢稱為「太史令」。魏晉以後,修史之職轉歸著作郎,太史則專掌曆法。隋改為太史監,唐改為太史局,宋則有太史局、司天監、天文院等名稱。元改名太史院。明清改為欽天監,修史之職則歸於翰林院,故俗稱翰林為「太史」。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劉基:西元1311∼1377,字伯溫,明浙江青田人。輔佐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誠意伯,為明代開國功臣。後為胡惟庸陷害,憂憤而卒,謚號文成。擅長詩文,亦精通天文兵法。 (2) 醇醲:音ㄔㄨㄣˊ ㄋㄨㄥˊ,濃厚的酒。 (3) 飫:音ㄩˋ,飽食、飽足。 (4) 巍巍乎:崇高雄偉的樣子。巍,音ㄨㄟˊ。 (5) 赫赫乎:顯盛的樣子。赫,音ㄏㄜˋ。 (6) 象:摹擬、效法。 (7) 敗絮:破棉花。
珠聯璧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朝建國之初沿用秦朝的曆法,至武帝時,經過了一百多年,舊的曆法已是不宜時用,於是大中大夫公孫卿、壺遂、太史令司馬遷等人奏請修改更換曆法。經過討論決定以元封七年改為太初元年,並徵召懂曆法的人士一起研訂《太初曆》。幾次推算,先是武帝下詔命太史令司馬遷採用鄧平所造的八十一分律曆,並廢除不適用的曆法,校正曆法的混雜不明。之後又經淳于陵渠再三的詳察核對《太初曆》推算的晦朔弦望和月球的盈虧變化,結果都是「八十一分律」最為符合,日月如併合的玉璧,星辰如成串的珍珠。於是陵渠上奏,決定用鄧平所製的曆法,並任命他為太史丞。文中「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原本指的是一種天文上罕見的異象,古人認為太陽和月亮同時出現在天...
利令智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乎? 〔注解〕 (1) 太史公:司馬遷(西元前145∼前86),字子長,西漢人。繼承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並承遺命著述。後因李陵降匈奴事,遷為之辯護,觸怒武帝下獄,受腐刑。後為中書令,以刑後餘生完成《太史公書》,後世稱《史記》。 (2) 平原君:趙勝(?∼西元前351),戰國趙武靈王的兒子。封於平原,故稱為「平原君」。喜賓客,食客多至數千人,為戰國當時有名的四公子之一,亦為趙之名相。 (3) 翩翩:形容文采風流的樣子。 (4) 大體:整個局面。 (5) 鄙語:俗話、俗語。 (6) 馮亭:?∼西元前259,戰國韓國人。原為上黨守,因秦絕上黨歸韓之道,於是附趙,受封華陽君。在長平之戰中...
金玉其外,敗絮其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劉基:西元1311∼1377,字伯溫,明浙江青田人。輔佐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誠意伯,為明代開國功臣。後為胡惟庸陷害,憂憤而卒,謚號文成。擅長詩文,亦精通天文兵法。 (2) 醇醲:音ㄔㄨㄣˊ ㄋㄨㄥˊ,濃厚的酒。 (3) 飫:音ㄩˋ,飽食、飽足。 (4) 巍巍乎:崇高雄偉的樣子。巍,音ㄨㄟˊ。 (5) 赫赫乎:顯盛的樣子。赫,音ㄏㄜˋ。 (6) 象:摹擬、效法。 (7) 敗絮:破棉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綴集。《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卒三歲而遷為太史令,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