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3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夷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剷平險阻。唐.柳宗元〈興州江運記〉:「公能夷險休勞,以惠萬代。」
2.比喻順境與逆境。如:「夷險不測」。
夷險一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論處於順境與逆境,節操都不變。唐.徐堅《初學記.卷一七.忠第三.事對》:「竭身命以徇國,經夷險而一節者,忠臣也。」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故能出入將相,勤勞王家,而夷險一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古代東方民族之一。殷商時約分布在現今大陸地區山東、江蘇一帶。後泛稱中原以外的各民族為「夷」。如:「東夷」、「蠻夷」、「夷狄」、「四夷」。
平順、平坦。如:「化險為夷」。
鏟平、使平坦。如:「夷為平地」。
消滅、殺除。如:「夷其九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安全的。如:「險局」、「危險」、「險境」、「險象環生」。
災害。如:「水險」、「火險」、「保險」、「脫險」。
地勢艱危的。如:「險坡」、「險道」、「險要」、「天險」。
邪惡的、狠毒的。如:「陰險」、「險詐」、「奸險」。
幾乎、差一點。如:「險勝」、「險遭不測」、「險遭毒手」。
無法預料安危或成敗的事。如:「冒險」、「風險」。
事與願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晉.盧諶〈贈劉琨書〉:「然苟曰有情,孰能不懷?故委身之日,夷險已之。事與願違,當忝外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低窪的地方。如:「山坳」。唐.韓愈〈詠雪贈張籍〉詩:「坳中初蓋底,垤處遂成堆。」《紅樓夢》第五○回:「加絮念征徭,坳垤審夷險。」
勃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興起、奮起的樣子。《淮南子.兵略》:「有聖人勃然而起,乃討強暴,平亂世,夷險除穢,以濁為清,以危為寧。」
敏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反應迅速快捷。《宋書.卷四六.列傳.張邵》:「暢隨宜應答,甚為敏捷。」《紅樓夢》第五○回:「湘雲那裡肯讓人,且別人也不如他敏捷,都看他揚眉挺身的說道:『加絮念征徭。坳垤審夷險。』」
正冠納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李樹下不要整帽子,處瓜田裡不要穿鞋子,可以避免偷李偷瓜的嫌疑。語本《樂府詩集.卷三二.相和歌辭七.無名氏.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後比喻引起他人疑猜。晉.李闡〈右光祿大夫西平靖侯顏府君碑〉:「久要心許之信,夷險不爽;正冠納履之嫌,終始不蹈。」
倚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互相依存,互相影響。語本《老子》第五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指禍福相因互有連帶的關係。《文選.謝惠連.秋懷詩》:「夷險難豫謀,倚伏昧前筭。」《文選.劉孝標.辯命論》:「交錯糾紛,迴還倚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