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奧地利     
瀏覽人次:38 收藏人次:0
國名。位於歐洲中部。參見「奧地利共和國」條。
奧地利共和國(Republic of Austria)     
瀏覽人次:511 收藏人次:0
維也納大學(奧地利     
瀏覽人次:255 收藏人次:0
  維也納大學(Universität Wien)於一三六五年設立,初仿巴黎大學,為最古老之德語大學,爾後經三度改組;其中一三八四年由阿爾貝特三世(Albert Ⅲ)提供之捐款,不但挽救了瀕臨癱瘓的大學,更使其躍居一流地位;一八五○年學校並成為改革中心,討論式教學法由此發端。今日的維大已發展為具八萬多名學生,且由國家支持之綜合大學。近來更隨東歐民主化,以及維也納位居東西歐間之橋樑位置,而漸成為該區學術中心。
  行政事務由科學研究聯合部(Federal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Research)與學術評議會(Academic Senate)負責。後者由校長(R...
奧地利(Austria)     
瀏覽人次:239 收藏人次:0
奧地利國家圖書館     
瀏覽人次:72 收藏人次:0
  奧地利國家圖書館淵源於早期皇家之圖書收藏,遠自哈布斯堡(Hapsburg)王朝時期,維也納王公貴族中,即有不少人為圖書收藏家,並樂於捐贈所藏,如該館現存之第一分手稿資料[Codex],即為當時阿爾伯契三世公爵(Puke Albrecht III, 1365-1395年)所贈。此後來自各方不斷地捐贈豐富了這所皇家圖書館收藏,至1591年該館藏書已達9,000冊。1737年曾獲得尤金皇子(Prince Eugene)私人圖書館贈書15,000冊,使得該館館藏益加充實。
  1918年該皇家圖書館開始晝歸為奧地利共和國之國家單位,至1945年該館始正式更名為奧地利國家圖書館(Oster...
奧地利的圖書館     
瀏覽人次:59 收藏人次:0
  奧地利位於中歐,為一內陸國,面積83,850平方公里,人口約7,915,415人(1993年6月統計),官方語言為德語。
  奧地利最早的圖書館均在修道院中,如於西元700年創立的薩爾茲堡(Salzburg)即是目前奧地利領土上最古老的圖書館,這些早期創立的圖書館,至今仍有部分存在,其豐富的手稿資料、古版本及壁畫舉世聞名。18世紀時,圖書館事業面臨一大轉變,當時德瑞莎女王(Empress Maria Theresa)擬訂一系列圖書館改造計畫,她的努力使得許多原於修道院中的珍善本改藏於各大學圖書館,並建立全國圖書館系統之基礎,實在功不可沒。現代意義圖書館始於19世紀,20世紀大肆發...
奧地利葶藶     
瀏覽人次:58 收藏人次:0
多年生植物,陸生或濕地,非沉水性,根莖厚短,通常無毛,鮮少披短柔毛。莖的基部單一,直立,末端多分枝,40-110(-180)公分。基生葉非蓮座狀,葉緣羽裂;莖生葉無柄,葉片披針形,(2.5-)4-12(-15) 公分 × 5-20(-25) 公釐,葉基耳狀到抱莖,葉緣全緣或鋸齒緣。總狀花序。果梗直,極叉開到屏展,4-15釐米。花萼長橢圓形,2-3 × 1-1.3公厘,花瓣黃色,倒卵形,3-5 × 1.7-2.5公厘。短角果,很少生產,球形或近球形,2.5-3.2 × 1.5-2.7公釐;一子房有18-40個胚珠;花柱1-1.5(-2) 公釐;種子兩列,紅棕色,卵形,0.7-0.9 公釐。
奧地利體操協會     
瀏覽人次:48 收藏人次:0
組織名。1952年成立,代表七萬多名體操選手、游泳選手,及其他體育選手。目的在將體操的技巧融入民族舞蹈以改進其形式。主辦比賽與教育性節目,並擁有一間藏有一萬冊和體育相關書籍的圖書室。地址:Schillerstrasse 11, A-4020 Linz, Austria.《Encyclopedia of Associations》33rd ed. 1998.
奧地利共和國     
瀏覽人次:19 收藏人次:0
國名。位於歐洲中部,北界捷克,東界匈牙利,南界南斯拉夫及義大利,西界瑞士與德國。面積約八萬四千平方公里,人口約七百六十萬。首都為維也納(Vienna)。人民多信仰天主教、基督教,主要語言為德語。西元一九四五年大戰結束,由英、美、法、蘇四強分區占領達十年之久,迄至一九五五年五月十五日四強終止占領並承認其獨立,奧國國會於同年十月二十六日宣布為永久中立國,並訂該日為國慶日。幣制為Euro。簡稱為「奧地利」。
    
瀏覽人次:22587 收藏人次:5964783
泛稱地球的表面。如:「土地」、「大地」、「高地」、「荒地」、「耕地」、「地盡其利」。
場所。如:「目的地」、「所在地」、「根據地」、「發祥地」。
區域。如:「本地」、「外地」、「臺灣各地」。
地位、位置。如:「設身處地」、「不留餘地」、「易地而處」。
本性、心思、意志的領域。如:「見地」、「心地」。
本質、底子。如:「質地」。
語助詞。置於副詞之後。同「的」。如:「慢慢地吃」、「好好地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