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4.331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本指獲罪入官服雜役的人,後泛指僕。如:「隸」、「婢」。《論語.微子》:「箕子為之,比干諫而死。」唐.杜甫〈哀王孫〉詩:「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
2.男女自稱的謙詞。如:「家」。《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五.王昭君變文》:「遠指白雲呼且住,聽一曲別鄉關。」明.高明《琵琶記.五娘勸解公婆爭吵》:「自有些金珠,解當充糧米。」
3.對人鄙視、輕蔑的稱呼。如:「守財」、「賣國」。《晉書.卷一○三.劉曜載記》:「叛逆胡!要當生縛此,然後斬劉貢。」
4.姓。如明代有管。
驅使、役使。如:「役」。唐.韓愈〈原道〉:「入者主之,出者之。」
顏婢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譏人才相十足,卑屈取媚的樣子。《宋史.卷四二二.陳仲微傳》:「俛首吐心,顏婢膝。」《三國演義》第九三回:「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朝;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也作「顏婢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供人使役而不能自由的人。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爰及農商工賈,廝役隸,釣魚屠肉,飯牛牧羊,皆有先達,可為師表。」《文明小史》第三八回:「你也算得一方之主,為什麼要聽那陸賊的指揮?不是甘心做他的隸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泛指男女僕人。古代男僕稱,女僕稱婢。《史記.卷一一○.匈傳》:「其攻戰,斬首虜,賜一卮酒,而所得鹵獲因以予之,得人以為婢。」《西遊記》第四四回:「你怎的不遵三寶,不敬佛法,不去看經拜懺,卻怎麼與道士傭工,作婢使喚?」
2.臣僕對天子或主人的自稱。《警世通言.卷一九.崔衙內白鷂招妖》:「一見婢,便問聖上安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人當成隸般的使喚。如:「現代的政治潮流是反役,爭自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女子自稱。現在多用於小說與戲劇中。《水滸傳》第三回:「家是東京人氏,因同父母來渭州投奔親眷,不想搬移南京去了。」《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家須是要會丈夫一面,待家在孝堂守著,看法師作用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人做低賤勞役的人。《儒林外史》第三回:「到兩三個月,范進家僕、丫鬟都有了,錢、米是不消說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秦漢時北方強大的游牧民族,由古文獻可推出夏朝時稱為「獯鬻」,周朝時稱為「獫狁」、「玁狁」。戰國時,分布於秦、趙、燕以北的地區。秦朝時,為大將軍蒙恬所敗而北徙。楚漢之際,統治大漠南北。東漢時,分為南、北二匈,後來北匈陸續西遷,進入中亞、歐洲之地。南北朝後,「匈」之名不復見於中國史籍。也稱為「葷粥」、「葷允」、「獯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僕。《紅樓夢》第三二回:「這會子又叫我做,我成了你們的才了。」
2.罵人鄙賤之詞。《孽海花》第一八回:「況且沒有巴柄的事兒,給一個低三下四的才,含血噴人,自己倒站著聽風涼話兒!」
3.庸才。《晉書.卷一○一.劉元海載記》:「穎不用吾言,逆自奔潰,真才也。」
守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財多而吝嗇的人。如:「會賺錢的人,也要懂得用錢的道理,否則緊守不放,只不過是個守財!」也作「看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