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好奇     
瀏覽人次:4273 收藏人次:1546129
1.追求新奇而喜標新立異。漢.王充《論衡.案書》:「好奇無已,故奇名無窮。」
2.對於自己所不了解的,覺得新奇而感興趣。唐.杜甫〈渼陂行〉:「岑參兄弟皆好奇,攜我遠來遊渼陂。」
好奇     
瀏覽人次:652 收藏人次:0
喜歡注意新奇事物的心理。如:「不要忽略孩子的好奇心,因為這往往是創造力的來源。」
好奇驅力     
瀏覽人次:141 收藏人次:0
  好奇驅力是指有機體有主動探索環境、尋求刺激的需求。如動物到一新環境,喜歡到處聞聞嗅嗅,探索一番;嬰兒喜歡玩弄新奇的玩具,玩躲貓貓的遊戲。這種好奇探究的行為,是個體成長過程的典型表現,可從好奇探索中發展適應環境的能力,且與生理需求無關。
  研究也指出:個體有感受新奇而有變化的刺激之需求。如果感覺外界刺激的需求受剝奪,對個人身心會有不良影響,可能產生幻聽,注意力不集中,解決問題能力降低等現象。
    
瀏覽人次:29927 收藏人次:17424302
美善的、良善的。如:「好人」、「好東西」、「好景不常」、「花好月圓」。
和睦、親愛。如:「友好」、「好朋友」、「好同學」。
容易。如:「這事好辦!」、「那小娃兒好帶!」、「別擔心!這問題好解決。」
完成。如:「做好了」、「寫好了」、「穿好了」、「想好了」。
恢復健康。如:「病情好轉」、「頭痛好了」、「待身子一好,便登門拜訪。」
很、非常。如:「好狠」、「好久」、「好冷」、「好厲害」、「好面善」。
便於。如:「快準備行李,好早點上路。」、「請告知住址,我好去找你。」
可以、應該。如:「只好如此」、「正好試試」。
放在某些動詞、量詞或時間詞之前,具有強調作用或表示程度深的語氣。如:「好看」、「好笑」、「好些個」、「好幾處」、「好半天」、「好一會兒」。
表示稱讚、或允許語氣。如:「好!就這麼辦。」、「好!這正合我意。」
表示責備或不滿的語氣。如:「這下子可好了!事情是愈弄愈複雜了。」
喜愛、喜歡。如:「好哭」、「好客」、「好大喜功」、「好逸惡勞」、「好學不倦」、「投其所好」。
    
瀏覽人次:19268 收藏人次:5014339
怪異、不尋常、少有的。如:「奇怪」、「奇蹟」、「奇遇」、「奇人奇事」、「稀奇古怪」、「奇裝異服」。
出人意表、難以猜測。如:「奇計」、「奇招」、「出奇制勝」。
覺得訝異。如:「驚奇」、「不足為奇」。
極、甚、非常。如:「奇恥大辱」、「槍法奇準」、「菜餚奇豐,碗盤奇大。」
單數。與「偶」相對。如:「一、三、五、七、九…都是奇數。」
餘數、零頭。如:「年二十有奇」、「長六尺有奇」。
全人教育     
瀏覽人次:60532 收藏人次:469205
勝過重「物質性」。廣義來說,全人觀意味著人的「內在品質」,譬如:頭腦、情感、創造力、想像力、體恤心、好奇心、尊重感,與實現自我的期望,這些內在品質有助於人類達到真正自我完成與社會和諧互動。這種重視靈性的全人教育觀,確認人生是有目標、有方向、有意義的。生而為人,我們的軀體和心靈都是深刻的、緊密的、不可分割的,緊緊「相連(connected)」於「宇宙」、「天」及自身的「社會文化」當中。在台灣,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的理念,最早是由中原大學所倡導,該校於四十週年(1995年)校慶時,揭開「中原四十、...
邯鄲學步     
瀏覽人次:51131 收藏人次:4201655
姿,前往學習,結果爬行回來的故事。見「邯鄲學步」條。
01.《文史通義.內篇二.古文十弊》:「文人好奇,易於受惑,是之謂『誤學邯鄲』,又文人之通弊也。 」
人面桃花     
瀏覽人次:45533 收藏人次:1631063
一年的清明節,他獨自一人到城南踏青。無意間看到一座村舍,四面圍著盛開的桃花,環境美麗如畫。不禁引起了好奇心,想去拜訪一下這屋子的主人。於是便藉詞口渴,上前敲門。但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出來開門的竟然是一位豔麗絕倫的女子,並且很殷勤地招呼他。這次奇遇,使他念念不忘。到了第二年的清明節,他又想起了去年的奇遇,於是便循著舊路再到原地去,希望能夠重見那桃花叢中的美人。可是,當他到達目的地時,看到四周桃花依舊盛開,可是花叢後面的小屋卻門上加鎖,已經空無人居。那時,他覺得非常失望,便在門上題了一首七言絕句:「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
栩栩如生     
瀏覽人次:45230 收藏人次:4311507
莊子是戰國時的思想家,他所生活的時代,百姓飽受戰火之苦,個人的生命在戰爭中就像螻蟻般的脆弱,朝不保夕。莊子自覺無法改變現實環境的殘酷無情,轉而思考個人如何在動盪的世間安身立命。莊子用了許多天馬行空富於想像力的寓言,生動貼切地表達了他的中心思想。在〈齊物論〉中,莊子說他曾經作了一個夢,在夢中他變成了一隻美麗的蝴蝶,自快得意地四處飛舞,完全忘了自己是一個人。直到清醒過來,莊子才發現自己原來還是莊周,而不是蝴蝶。因為夢中蝴蝶是如此地「栩栩如生」,所以莊子感到好奇,到底是莊周作夢化為蝴蝶,或是蝴蝶作夢化為莊周?後來「栩栩如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貌態逼真,彷彿具有生命力。
鞠躬盡瘁     
瀏覽人次:43971 收藏人次:2562904
07.《兒女英雄傳》第四○回:「自己卻又把好勝、好高、好奇一切心,去受一切賺,一直賺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