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5.53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姜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周初賢臣呂尚。參見「呂尚」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還。如:「尚未」、「尚小」、「尚且」、「尚可」。
尊貴不俗。如:「高尚」。
尊崇、注重。如:「崇尚」、「尚文」、「尚武」、「尚仁」、「明理尚義」。
所崇尚的風氣或格調。如:「風尚」、「時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姓。
井底之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封神演義》第二五回:「侯虎奏曰︰『姬昌何能!姜尚何物!井底之蛙,所見不大;螢火之光,其亮不遠。名為相周,猶寒蟬之抱枯楊,不久俱盡。』」
志同道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矣。」因號「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後佐武王克殷,封於齊,後世稱為「姜太公」。亦稱為「呂望」、「姜尚」。 (4) 行耦:作為相同。耦,音ㄡˇ,通「偶」。 (5) 許由:字武仲,生卒年不詳。上古之高士,陽城槐里人。據傳帝堯以天下讓之,不受,隱于箕山;堯又欲官之,由謂其言汙耳,乃洗耳於潁水之濱。死後,葬於箕山頂,堯號為「箕山公神」,以配食五岳。 (6) 伯夷:名元,字公信。殷末孤竹君之子。相傳其父遺命要立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叔齊讓位給兄長伯夷,伯夷不受,叔齊也不願登位,先後都逃到周國。周武王伐紂,二人叩馬諫阻。及殷亡,恥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遂餓死。 (7) 操違:操守、德行不同...
烏合之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封神演義 》第九三回:「據貧道愚見:今姜尚拒敵孟津,雖有諸侯數百,不過烏合之眾,人各一心,久自離散。只姜文煥兵臨城下,不可以力戰,當以計擒之。」
覆水難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姜太公本名姜尚,周朝時人,富才學且通兵法,但懷才不遇,生活窮困。妻子馬氏見他年紀大又沒有成就,於是棄他而去。有一天,姜尚在渭水旁巧遇出外狩獵的周文王,兩人相談甚歡,文王極為賞識他,要他協助一統天下的大業,那時姜尚已是八十歲的高齡老翁了。後來,姜尚果然幫助文王之子武王滅了商紂,立下大功,得到齊地作為封邑。姜尚顯貴之後,前妻馬氏請求復合,姜尚不肯原諒她,便取一壺水傾倒在地,要馬氏把水收回壺中,並說:「如果當初妳那樣的離開,今日都還能復合,那麼倒在地上的水,就一定能再收回壺裡!」但地上的水根本無法收回,馬氏也只好死了這條心。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覆水難收」,用來比喻離異的夫妻很難再復合,或既定的事實...
風調雨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調雨順」的意思是風雨及時而適量。這個成語可用來形容豐年安樂,天下太平的景象。典源出自《六韜》。《六韜》記載太公姜尚與周文王、武王商討如何推翻商朝的謀劃內容,共有六篇。前二篇文韜、武韜為政治的戰略,後四篇龍韜、虎韜、豹韜、犬韜,則是軍事的戰略。《舊唐書》有一段《六韜》佚文記載:武王伐紂,天下大雪,雪深三尺,突然有五人乘馬車,後面跟著二人騎馬,到營帳前求見武王。武王覺得很奇怪,就問太公姜尚,太公說:「他們是五方之神,天意要您建立周朝,他們是前來接受派遣的。」武王馬上迎接五神入營,請他們協助驅除紂王,救眾生於水火之中。武王消滅殷商的暴政後,五神完成任務,隨即返回天庭。從此風雨及時,五穀豐收,人民...
割雞焉用牛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殺雞何必用宰牛的刀。語出《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比喻處理小事,毋需大才。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二折:「則這割雞焉用牛刀手,小將那消大帥收。」《封神演義》第四○回:「太師用兵多年,如今為何顛倒!料西歧不過是姜尚、黃飛虎等,『割雞焉用牛刀?』」也作「殺雞焉用牛刀」。
魚遊釜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厥受而庇之,我興兵致討,輒來救之,彼如魚游釜中,何患不為我有!」 02.《封神演義.第九一回》:「姜尚進山,似魚游釜中,肉在几上!」 參考詞語︰如魚在釜注音︰ㄖㄨˊ ㄩˊ ㄗㄞˋ ㄈㄨˇ漢語拼音︰rú yú zài fǔ釋義︰猶「魚遊釜中」。見「魚遊釜中」條。 01.《金史.卷一一七.國用安等列傳》:「贊曰:『……當時烝黎,如魚在釜,其何以自存乎?』」 參考詞語︰遊魚在鼎注音︰|ㄡˊ ㄩˊ ㄗㄞˋ ㄉ|ㄥˇ漢語拼音︰yóu yú zài dǐng釋義︰即「魚遊釜中」。見「魚遊釜中」條。 01.金.馬鈺〈滿庭芳.山侗昔日〉詞:「萬般憂愁思慮,為兒孫、惱斷肝腸。不知苦,似遊魚在鼎,尚自遊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