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孤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孤兒寡婦。《左傳.昭公十四年》:「救災患,宥孤寡。」《呂氏春秋.孟秋紀.懷寵》:「求其孤寡而振恤之,見其長老而敬禮之。」
2.古代王侯的謙稱。《戰國策.齊策四》:「是以侯王稱孤寡不穀,是其賤之本與非。」
孤寡不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孤、寡、不穀皆古代國君的自謙詞。《老子》第三九章:「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稱無父的孩子,今多指父母皆無的孩子。如:「孤兒」、「孤子」、「孤女」、「託孤」。
單獨寂寞的。如:「孤寂」、「孤獨」、「孤單」、「孤零零」、「孤掌難鳴」。
性情乖僻。如:「孤僻」、「孤傲」。
古代王侯的自稱。如:「孤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王侯的自稱。《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漢.趙岐.注:「王侯自稱孤寡。」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三折:「俺哥哥稱孤道寡世無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撫育、照顧。如:「撫養」、「養民」。《禮記.大學》:「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史記.卷一一二.平津侯主父列傳.主父偃》:「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養。」
饕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凶惡貪婪的人。《左傳.文公十八年》:「縉雲氏有不才子,貪于飲食,冒于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謂之饕餮。」漢.蔡邕〈太尉李成碑〉:「百司震肅,饕餮風靡。」
漢摩拉比法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比為維持王國的統一,必須調解臣民之間的內部糾紛,以維持王國內部的平衡,「為了不讓強者欺凌弱者,為了孤寡各得其所」,能更有效的統治國家,故漢摩拉比派遣群臣蒐集過去的法律條文(如拉薩爾為維護奴力主對奴隸的統治而編纂的《蘇美爾法典》及兩河流域過去其他國家法律等)(註2)及當時蘇美社會所共同遵守的傳統原則和慣例等編纂為《漢摩拉比法典》,不僅將地方性的法令和條例融合為法典條文,也將過去的判例以明文頒布,使古巴比倫全國法律一致,鞏固其王國,為當今世界上最早有系統且較為完備的成文法典。此法典後來也成為閃米特人其他各族如亞述人、加勒底...
窮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貧困缺乏。《左傳.文公十八年》:「不分孤寡,不恤窮匱。」《三國志.卷六一.吳書.陸凱傳》:「揚土百姓,泝流供給,以為患苦,又政事多謬,黎元窮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人。《漢書.卷六.武帝紀》:「哀夫老眊孤寡鰥獨或匱於衣食,甚憐愍焉。」
獨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獨身的男子。《管子.問》:「問獨夫、寡婦、孤寡疾病者,幾何人也?」《淮南子.齊俗訓》:「劉氏持政,獨夫收孤,財有餘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