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9.23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孩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需人提攜、懷抱的幼兒。《孟子.盡心上》:「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少而強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舉。如:「提起」、「提拔」、「提升」、「提高」。
用手懸空拿著。如:「提燈」、「提筆」、「提水桶」。
說、談。如:「提到」、「提及」、「舊事重提」、「不提也罷」。
舉出、揭示。如:「提名」、「提議」、「提要」。
領取。如:「提貨」、「提款」。
把預定時間往前移。如:「提前」、「提早」。
警覺。如:「提防」。
振作。如:「提神醒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幼童。如:「孩子」、「小孩」、「孩提」。
仁至義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黃宗羲〈陳乾初先生墓誌銘〉:「夫性之善在孩提少長之時,已自彌綸天地,不待後來,後來之仁至義盡,亦只還得孩提少長分量。」
垂頭喪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若嘯若啼,砉欻嚘嚶。毛髮盡豎,竦肩縮頸。疑有而無,久乃可明,若有言者曰:「吾與子居,四十年餘:子在孩提,吾不子愚。子學子耕,求官與名;惟子是從,不變於初。門神戶靈,我叱我呵。包羞詭隨,志不在他。子遷南荒,熱爍濕蒸,我非其鄉,百鬼欺陵。太學四年,朝虀暮鹽,惟我保汝,人皆汝嫌。自初及終,未始背汝,心無異謀,口絕行語。於何聽聞,云我當去?是必夫子信讒,有閒於子也。我鬼非人,安用車船?鼻嗅臭香,糗粻可捐。單獨一身,誰為朋儔?子苟備知,可數已不?子能盡言,可謂聖智。情狀既露,敢不迴避?」主人應之曰:「子以吾為真不知也耶?子之朋儔,非六非四,在十去五,滿七除二,各有主張,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轉喉觸諱。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小孩,未成年的人。如:「牧童」、「兒童」、「童叟無欺」。《孟子.盡心上》:「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
徐國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觀點3 著作4 評價5 參考文獻 生平1973年生於臺北市,東海大學中文系畢業,臺灣師大文學博士,現任教於臺灣師大國文系。 觀點徐國能曾說過:很慶幸在孩提時有了信仰,在高中時發覺了興趣,在大學時充實了理想,在研究所世界給了我機會,如今家庭給了我幸福。不可避免,現實的人生裡總有太多的痛苦或不如意,因此我也經常祈求上帝,給予我能力解決我所能解決的;給予我勇氣承擔我所不能解決的。珍惜平凡的日子裡淡薄如水的滋味,就像珍惜春天的晴陽夏日的清蔭,那便是我到目前為止的人生吧!並說:有人稱我作家,有人喊我教授,這在文化凋...
喪氣垂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若嘯若啼,砉欻嚘嚶。毛髮盡豎,竦肩縮頸。疑有而無,久乃可明,若有言者曰:「吾與子居,四十年餘:子在孩提,吾不子愚。子學子耕,求官與名;惟子是從,不變於初。門神戶靈,我叱我呵。包羞詭隨,志不在他。子遷南荒,熱爍濕蒸,我非其鄉,百鬼欺陵。太學四年,朝虀暮鹽,惟我保汝,人皆汝嫌。自初及終,未始背汝,心無異謀,口絕行語。於何聽聞,云我當去?是必夫子信讒,有閒於子也。我鬼非人,安用車船?鼻嗅臭香,糗粻可捐。單獨一身,誰為朋儔?子苟備知,可數已不?子能盡言,可謂聖智。情狀既露,敢不迴避?」主人應之曰:「子以吾為真不知也耶?子之朋儔,非六非四,在十去五,滿七除二,各有主張,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轉喉觸諱。凡...
伊拉斯莫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目的:(1)使童稚的心靈吸取虔誠的因子。(2)喜愛並通徹領會文雅科目。(3)履行生活義務。(4)從孩提開始,習於溫文有禮的習慣。 理想教育的三大因素-天性、訓練、練習1.天性(個別差異):孩童從小就應該接受教育,因為孩童的記憶力特強,非成人可比,且求知慾旺盛,若能及早提供文字、文法、寓言、故事,則可為日後為學準備。天性所表現出來的,是個別差異的事實,因材施教,才不會造成人性的泯滅。2.訓練:良老的訓練,必須方法妥當;師資條件的好壞,攸關教育的成敗。(1) 教師之重要性:教師的功勞不下於軍人,但是當時沒有高明的教學法,眾...
低頭喪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若嘯若啼,砉欻嚘嚶。毛髮盡豎,竦肩縮頸。疑有而無,久乃可明,若有言者曰:「吾與子居,四十年餘:子在孩提,吾不子愚。子學子耕,求官與名;惟子是從,不變於初。門神戶靈,我叱我呵。包羞詭隨,志不在他。子遷南荒,熱爍濕蒸,我非其鄉,百鬼欺陵。太學四年,朝虀暮鹽,惟我保汝,人皆汝嫌。自初及終,未始背汝,心無異謀,口絕行語。於何聽聞,云我當去?是必夫子信讒,有閒於子也。我鬼非人,安用車船?鼻嗅臭香,糗粻可捐。單獨一身,誰為朋儔?子苟備知,可數已不?子能盡言,可謂聖智。情狀既露,敢不迴避?」主人應之曰:「子以吾為真不知也耶?子之朋儔,非六非四,在十去五,滿七除二,各有主張,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轉喉觸諱。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