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守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保衛國家的土地。《秦併六國平話.卷下》:「賴宗廟天下初定,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為天子守土,故稱監。」
2.地方官。唐.韓愈〈袁州祭神文〉三首之二:「若守土有罪,宜被疾殃於其身;百姓可哀,宜蒙恩閔,以時賜雨。」
3.戍守的士卒。《晉書.卷二四.職官志》:「大國置守土百人,次國八十人,小國六十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上的沙、泥混合物。如:「泥土」、「沙土」、「黏土」。
土地。如:「寸土寸金」。
疆域。如:「國土」、「領土」。
國、鄉。如:「故土」、「吾土吾民」。
本地的。如:「土產」、「土話」、「土風」、「土生土長」。
不合潮流的、閉塞不通的。如:「土裡土氣」、「土頭土腦」。
古老流傳的、民間沿用的。如:「土法煉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保持、堅持。如:「堅守」、「守節」、「守信」、「守身如玉」、「守口如瓶」。
保護、看護。如:「守衛」、「守護」、「看守」、「防守」。
遵循。如:「守時」、「守法」、「遵守」、「守規矩」、「墨守成規」。
等待。如:「守候」、「獨守」、「守歲」、「空守一夜」。
節操、品性。如:「操守」、「有為有守」。
厲兵秣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磨利兵器,餵飽馬匹。指完成作戰準備。《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明史.卷二七六.沈宸荃傳》:「都城既陷,守土臣宜皆厲兵秣馬,以報國讎。」也作「秣馬利兵」、「秣馬厲兵」、「厲兵粟馬」、「勵兵秣馬」、「礪兵秣馬」、「礪戈秣馬」。
責無旁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己應盡的責任,沒有理由推卸。《清史稿.卷四一八.袁甲三傳》:「總督程矞采為守土之臣,責無旁貸。」《兒女英雄傳》第一○回:「講到護送,除了自己一身之外,責無旁貸者再無一人。」
藩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在邊陲各地設置節度使,鎮守土地,抵禦外侮,稱為「藩鎮」。唐.玄宗〈賜崔日知往潞州〉詩:「藩鎮謳謠滿,行宮雨露深。」《初刻拍案驚奇》卷四:「此術既不易輕得,唐之藩鎮羨慕倣做,極力延到奇蹤異跡之人。」
吳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吳鳳, 諸羅打貓東堡番仔潭莊人,今隸雲林,字元輝。少讀書,知大義,以任俠聞里中。康熙中,諸番內附,守土官募識番語者為通事。鳳素知番情,又勇敢,諸番畏之。 五十一年,為阿里山通事。阿里山者,諸羅之大山也;大小四十八社,社各有酋,所部或數百人、數十人。性凶猛,射獵為生,嗜殺人,漢人無敢至者。前時通事與番約,歲以漢人男女二人與番,番秋收時殺以祭,謂之作饗,猶報賽也。屠牛宰羊,聚飲歡呼,以歌頌其祖若宗之雄武。然猶不守約束,時有殺人,而官軍未敢討。 鳳至,聞其事,嘆曰:『彼番也,吾漢族也,吾必使彼不敢殺我人』。或曰:『有約在,彼...
判若天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相差極為懸殊。《清史稿.卷四九一.忠義傳五.李福培傳》:「恩綬無守土責,而視死如歸,不特與草間偷活判若天淵,即較之城亡與亡亦分難易。」也作「判若雲泥」。
操刀必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釋義3 3.用法4 4.義近.義反4.1 義近4.2 義反5 5.例句 1.出處 六韜.文韜.守土︰「操刀必割,執斧必伐。」 2.釋義 操︰持,拿。 3.用法 比喻時機難得,不可失掉。 4.義近.義反 義近 機不可失、掌握時機 義反 坐失良機、稍縱即逝 5.例句 此時正是投資股票的時機,操刀必割,再遲一些就來不及了。
:::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