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完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完結、完畢。《儒林外史》第五一回:「萬中書開發了原差人等,官司完了,同鳳四老爹回到家中。」
毀滅、不可收拾、完蛋。如:「這件醜聞案一旦被揭發,我的事業、名譽一切都完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助詞。A>表示動作或變化的完成。如:「下雨了!」、「吃了沒有?」、「天氣放晴了!」、「他們已經走了。」、「她被你氣哭了!」、「新娘子就要出來了!」B>表示短暫動作的重覆。如:「看了看」、「想了想」。C>表示不耐煩、勸止等的語氣。如:「好了,不要再吵鬧。」、「別哭了,哭是沒用的。」
明白。如:「了解」、「了悟」、「一目了然」。
結束。如:「了斷」、「終了」、「了卻心願」、「不了了之」、「沒完沒了」。
完全。如:「了無新意」、「了無生趣」。
與「得」、「不」等字連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的意思。如:「辦得了」、「動不了」。
聰明。如:「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比喻失敗。如:「這麼一來,他真的完了。」
盡,沒有剩餘。如:「用完」。《紅樓夢》第三七回:「若看完了還不交卷,是必罰的。」
罄竹難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 出處2 2. 語義3 3. 成語故事4 4. 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 出處 《舊唐書˙卷五十三˙李密傳》:「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2. 語義 罄:空,盡。竹:指竹簡。書:寫。把竹子用完了都寫不完,比喻事實(多指罪惡)很多,難以說完。 3. 成語故事「罄竹難書」的「罄」,是「用盡」的意思,「竹」指的則是從前用來刻寫文字的「竹簡」。古代在還沒發明紙之前,人們都是把竹子剖成一片片的,然後在上面書寫文字。所以「罄竹難書」整個成語的語義便是:即使把所...
躊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自得的樣子。《儒林外史》第五二回:「毛二鬍子接到家信,看完了,咂嘴弄脣,只管獨自坐著躊躇。」
三人成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龐蔥又說:「如果又有第三個人來說呢?」魏王說:「三個人都這樣說,那我就不得不相信了。」  龐蔥問完了,接著又說:「大街上不可能有老虎出現,這是很明顯的事實,可是經過三個人異口同聲的說來了老虎,就叫人不得不相信,足見以訛傳訛的人多了,謠言是很可怕的。現在我到趙國去,趙國的都城—邯鄲離魏國的都城—大梁,比這裡到大街的距離遠的多,議論我的恐怕還不止三個人,希望大王能夠明察才好。」  魏王說:「一切我都明白,你放心好了。」  龐蔥陪著太子到趙國。不久,惡意毀謗的,和無事生非的,開始在魏王面前議論龐蔥了。起先,魏王倒還不相信,...
入木三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慕他的書法了,於是趁此機會請他寫一部「道德經」,答應把鵝都送給他。他因為實在喜歡那些鵝,便答應了。寫完了,便很高興的帶著鵝回家了。其實,更高興的還是那道士,王右軍的字是多麼值錢啊!有一次,他寫字在木板上,不知為什麼,工人想把他的字擦掉,擦來擦去擦不掉,只好用刀來刮,但一直把木板刮下去三分多才刮掉。原來,他的字跡已經入木三分了,可見他寫字的工夫了。 解釋 喻文字或議論十分深刻。 詞意 相似詞:鞭辟入裡相反詞:不著邊際 例句 這幅畫像畫得維妙維肖,入木三分,令人印象深刻。
食指大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不能靈驗,主權還操在我的手裏呢!】於是命令黿羹改由下席分到上席來。當黿羹分發到公子宋的時候,正好分完了,靈公大笑著說﹕【你的食指還靈驗嗎?】公子宋走到靈公的座前,伸手在他的碗裡取了一塊黿肉吃,說道﹕【我已經嘗過黿味,誰說不靈呢?】後人便將它引申為【食指大動】這一句成語,用來形容有意外口腹的徵兆。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垂涎三尺 饞涎欲滴 相反詞食不知味 味如嚼蠟 味同雞肋 5.例句這滿桌的珍味佳餚,看了真讓人食指大動。
蹂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摧殘。《老殘遊記》第一回:「他們不知想法敷衍著早點泊岸,反在那裡蹂躪好人。」《文明小史》第三五回:「仲翔看完了信,心中大怒道:『我們漢種的人為何要異種人來蹂躪。』」
負荊請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8.《孽海花》第一六回:「這會兒,我也不敢在妹妹跟前辯,只有負荊請罪,求妹妹從此寬恕就完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