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30.26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察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察得知。《墨子.明鬼下》:「是與天下之所以察知有與無之道者,必以眾之耳目之實知有與亡為儀者也。」《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世宗因高平之戰,見樊愛能、何徽等一軍不戰而潰,察知軍中弊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洞悉、了解。如:「知道」、「知曉」、「知心」、「知己知彼」、「一無所知」、「知人知面不知心」。
學問、識見。如:「求知」、「無知」、「知識」。
使知道。如:「告知」、「知會」、「通知」。
有交情的好友。如:「舊雨新知」、「他鄉遇故知」。
招待、禮遇。如:「知客」。
主持。如:「知縣」。
意識、感覺。如:「知覺」、「草木無知」。
知遇:受人賞識而得到優厚的待遇。如:「知遇之恩,自該銘記在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仔細審視。如:「審察」、「觀察」、「察核」、「察訪」、「察覺」、「明察秋毫」、「察言觀色」。
洞燭機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預先察知事情的發展、徵兆,了解契機所在。如:「多虧研發部門洞燭機先,預先開發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公司的財務狀況才得以轉危為安。」
爭先恐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嗎?」因此就讓楚國先歃血。 「恐後」是出自於《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內容是說王莽在西漢末年時,已察知漢朝即將走到盡頭,國力衰微,因而心生貪念,以外戚的權勢,作威作福,行使命令。其他的諸侯王看到這樣的局勢,都紛紛向王莽致上最敬禮,爭相奉上印璽,惟恐落於他人之後,有的則歌頌王莽的功德,極盡諂媚,真是令人感到悲哀!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爭先恐後」,指競相爭先,惟恐落後。
察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察知覺。《清史稿.卷二二○.諸王傳.允禟傳》:「從來造作隱語,防人察覺,惟敵國為然。」
洞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透澈的了解察知未明的事物。[例]他早已洞見此事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而提供防患措施。
覺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察知。《宋史.卷二六四.沈倫傳》:「以倫與之同列,不能覺察,詔加切責。」
通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宋初,為制衡各地權勢過大的藩鎮,乃派朝臣通判府、州的軍事,和地方主官共同管理政事或職掌兵民獄訟,但實際上亦負有考察知府或知州忠貞程度的任務。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小官王仲賢,洛陽人氏,見任眉州通判。」《幼學瓊林.卷一.文臣類》:「郡宰別駕,乃稱『通判』。」
恐後爭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嗎?」因此就讓楚國先歃血。 「恐後」是出自於《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內容是說王莽在西漢末年時,已察知漢朝即將走到盡頭,國力衰微,因而心生貪念,以外戚的權勢,作威作福,行使命令。其他的諸侯王看到這樣的局勢,都紛紛向王莽致上最敬禮,爭相奉上印璽,惟恐落於他人之後,有的則歌頌王莽的功德,極盡諂媚,真是令人感到悲哀!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爭先恐後」,指競相爭先,惟恐落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